酷暑烈日下,當很多人躲在空調房里時,可曾想到城市的某個角落,還有許多勞動者依然“堅守高溫”。7月27日,寧夏氣象臺將高溫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銀川至青銅峽的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依然在施工中。“瀝青混合料的溫度160度左右,鋪到路面后為140度左右,我們的工作環境在50度左右,為了工程能夠早一些驗收,再熱再累也要堅持。”工人張峰憨憨一笑。(7月28日《新消息報》) 各地媒體都以整版篇幅推出了高溫報道。報道的目的是展現“堅守高溫”的奉獻精神。可是,通過報道也看出了一定問題:不是每一個行業都需要“堅守高溫”,生命健康比“堅守高溫”更重要。 “堅守高溫”是一種奉獻精神。可是當已經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的時候,就表明高溫已經很危險了,這個時候的堅守其實是在拿生命和健康當兒戲。的確,有很多行業是需要“堅守高溫”的,因為沒有“堅守高溫”就沒有剛需的服務。比如說交通警察,越是高溫就越應該堅守,高溫是事故多發期,這也是無奈的事情。比如說供電搶修,越是高溫越故障多多,不去搶修就給百姓生活帶來了影響,這也是必須的事情。 可是,在“堅守高溫”的感動里,也有一些行業原本不需要教條的堅守。比如說鋪路工人。記者的表述是:“張峰憨憨一笑”。我不知道張峰的“憨憨一笑”是苦笑是無奈的笑,還是真心的笑。這完全不符合常理。當天,氣象臺已經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而施工的時候正是最熱的時候,是12點多鐘,這個時候的堅守是不科學的。而且現場的瀝青溫度是160度,鋪到路面上之后的溫度是150度,在這樣的溫度炙烤之下,誰能笑得出來? 在“堅守高溫”的群體中,很多環衛工人是下午1點忙碌的,盡管說有關部門給他們送去了綠豆湯,可是在這個時間段打掃衛生,真的是必須的嗎?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嗎? 最近這幾天,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高溫死亡事件:廈門一位建筑工人中暑死亡,云南一位環衛工人中暑死亡。這種死亡真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嗎?我們固然需要贊美“堅守高溫”的群體,但是比“堅守高溫”更重要的是“理性避暑”。在高溫橙色預警發布的時候,更應該做的是這樣幾件事情: 其一,能停工的就停工。比如修鋪道路、建設大樓這樣的事情就應該停下來;其二,應該調整作業時間。比如清掃馬路是必須的,但是更應該調整時間,把時間放在早晨的6點之前,下午的5點鐘之后,何必非要堅守24小時清潔?這樣的“高溫堅守”其實就是侵犯了權益。按照國家規定,發布橙色預警的時候,室外施工是需要停止的,這不是和法律叫板嗎? |
相關閱讀:
- [ 07-17]落實高溫津貼關鍵要“走出去”
- [ 07-16]35℃高溫天不知有“補貼”誰之過?
- [ 07-15]高溫津貼困境不能年復一年
- [ 07-15]讓領不到高溫津貼的人發聲維權
- [ 07-15]高溫天,勞動者權益哪些待完善
- [ 07-14]高溫持續,高溫補貼卻“不溫不火”
- [ 07-13]高溫津貼為何屢遭“冷抵抗”
- [ 07-13]高溫成“常態”,誰來給把“遮陽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