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一張鞠躬照,引發熱轉:患者李老先生有問題要咨詢,他來到醫學影像科護士孫艷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孫艷趕忙攙扶,鞠躬回禮,并認真回答了李老的問題。李老很滿意,又鞠了一躬,孫艷也趕快向李老鞠躬回敬。這條描述醫患鞠躬的微信引發很多人評論:這樣的畫面顯得稀有和穿越,所以轉發。(7月12日《揚子晚報》) 網友之所以有穿越感,是因為醫患之間相互鞠躬,令人唏噓。以前醫患關系融洽,影響著當前人們的“情懷”。其實有一段時期,不管鄉村還是城市,每個家庭似乎都有相識的醫生,他們要么是赤腳醫生,要么是廠醫,他們多是患者的熟人和朋友,甚至是家里的常客,并且他們除了看病,還能與患者聊些家長里短。那時的醫療條件雖艱苦,醫生的水平也不高,卻能贏得病人的信任與尊重,醫患關系要融洽得多。 如今醫療條件改善了,醫療習慣也發生了巨大改變。人們所熟識的醫生漸漸淡出視野,醫生不再圍繞家庭轉,甚至不想進入社區,而是集中在醫院里。他們再也不愿與病人聊疾病以外的事,即使說病情,也多三言兩語、表情嚴肅、公事公辦。人們希望獲得較好的診療,可心與心的距離漸行漸遠。 “醫患鞠躬照”之所以引發熱轉,是因為它激活了人們血液里對醫患關系的潛在認識。此鄉愁背后,是醫患雙方能夠重新回到相互體諒、彼此尊重關系的迫切心情。其實,一些醫改措施也是對醫患關系發展偏向的糾正,比如近年來,對熟人醫生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給予認同,建立家庭簽約醫生制度,而“醫藥分開”的制度設計,也是想讓醫生能像過去一樣,少一些利益糾葛,多一些純粹的診療。 熱轉“醫患鞠躬照”也是一種鄉愁。這說明,醫療技術可以進步,診療習慣也會改變,唯一不能變的,是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包容,這就是為什么,在現代社會里,一切似乎都發生了改變,但我們仍然懷念醫患鞠躬這一傳統禮儀的原因。 |
相關閱讀:
- [ 07-07]女醫生“最美睡姿”傳遞醫患正能量
- [ 07-02]醫患關系,不能陷入道德困境
- [ 07-01]“21天7起醫患沖突”不必過分解讀
- [ 06-25]“醫患共同決策”是個理想的奢侈夢
- [ 06-25]民間“醫患共同決策”能走多遠?
- [ 06-24]醫患共同決策討論了一個哲學命題
- [ 06-18]預防醫患沖突不在安檢而在溝通
- [ 06-11]醫患關系緊張 根在患者對就診結果期望值過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