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近日在回答兩會記者提問時指出,中國出境人數已超過1億人次,中國境外購物迅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中國境外消費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需求不振情況下,中國居民境外消費卻逆勢而上,確實讓人深思。有人這樣聯想,如果把一萬多億元的消費留存國內,會拉動多少GDP,解決多少中國人就業,救活多少中小微企業? 導致中國居民境外購物沖動原因在哪里?是中國商品質量存在問題,還是崇洋媚外的心態作怪?事實上,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已指出了問題癥結:一是進口商品存在較高稅率,尤其奢侈品存在較高的關稅和消費稅,造成國內與國外同一商品成倍的價格差距。二是國內市場仍存在分割和各種利益障礙,造成流通成本過高和環節過多,抬高了進口商品價格。三是國外品牌商針對中國居民消費特點和傾向制定了特殊的定價政策,吸引了中國居民境外購物。 已有事實表明,中國居民境外購物主要集中在高檔奢侈品上。有數據表明,2014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總容量達到2320億美元,其中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060億美元,同比增長4%。由此計算,中國人去年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最大買家,中國消費者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可以預計,在進口商品價格格局沒有根本改觀的情況下,中國居民境外消費人數會更多,境外消費總額會更龐大,這對改變當前中國經濟局勢無疑是不利的。 中國居民境外消費現象值得深思,應進行及時引導。筆者認為,應在多方面采取切實可行政策措施。 一是抓緊進口商品關稅和消費稅改革力度,把進口商品關稅、消費改革當成穩增長的重要措施,放在改善經濟運行環境的高度,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關稅和消費稅,縮小進口商品尤其是進口奢侈品與國外價格差距,為減少中國居民境外消費創造條件。 二是進一步加大物流改革力度,組建跨境物流組織機構,通過物流快遞的渠道,有序地組織跨境網購,消除國內進口商品渠道過多過濫現象,減少進口商品流通環節,降低進口商品成本;并充分發揮價格監管部門作用,加大對進口商品價格加價行為監督,防止各類濫漲價行為,切實把進口商品價格降下來,為減少中國居民境外消費奠定基礎。 另外,應該加大國內消費品研發和生產力度,提高中國制造商品的品質,增強國內民眾對國產商品的信任感,激發國內民眾消費興趣和欲望,把巨大居民消費需求留存國內,從而刺激中國內需,助力中國經濟增長。 |
相關閱讀:
- [ 02-27]年貨新氣象折射消費新變化
- [ 02-26]一些國人為何熱衷境外消費
- [ 02-13]雪中送炭,讓困難群眾過個好年
- [ 01-22]雪鄉天價消費,旅游部門先別急著否認
- [ 01-19]有感于“螃蟹平民化”
- [ 01-15]誰在消費著龐麥郎?
- [ 01-14]稅率并非成品油消費稅唯一著力點
- [ 01-08]油價新年首降不樂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