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瀝鎮中山路的一名戶主,私自將報建4層的樓房加建至6層。其鄰居擔心違建存在安全隱患,向橫瀝鎮多個部門投訴,4個月過去,這一違建行為沒有得到遏制。投訴人透露,屢次投訴沒有結果,可能與屋主兒子在橫瀝供電分局擔任副局長有關(11月12日《南方都市報》)。 違法建筑不僅自存隱患,更將風險強加于鄰舍,是生命安全難以承受之重。應當依法“逼停”。既然舉報信息詳實,違建事實清楚,城建規劃等執法部門理應依法及時查辦才是。縱便,履行全部法律程序,也不至于四個月來“風平浪靜”,直到媒體曝光,有關方面才現真身、表硬態。多少讓人心生疑竇。 與此同時,社會上有一種傳言:批四層建六層,認罰還能賺兩層。違建房之所以難斷根,其背后“非官即貴”是事實,執法部門投鼠忌器是誘因,而缺乏對法治的敬畏才是內因。或好言相勸或以罰代法的息事寧人下,權貴拔“樓”助長之風才會愈演愈烈,變成一種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背靠供電分局副局長的違建房身份,非但印證了坊間傳言的可信度,更戳中了相關部門不怕群眾怕鏡頭、不畏法治怕媒治的“拖延癥”。根據行政法原則,應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職責,實為“消極違法”之舉。 消極執法,是對官僚思維的沿襲,更是對法治理念的背叛,殺傷力不容忽視。倘若害怕觸怒權貴而退縮法治底線,選擇曖昧執法、消極作為,必致使政府公信流失,亦令公民失卻法治信仰,甚至逼民走上非法上訪、暴力維權的偏鋒歧路。 權貴拔“樓”助長,法治不能遲到。對此,當地政府務必責令主管單位迅速啟動強拆程序,全面排查轄區內“仗權違建、以罰代拆”案件,做好與司法部門間的溝通協調,依法廓清阻礙法治“急行軍”的路障。同時,當以此為契機,點擊治庸問責“按鈕”,責查違建房背后的官員違紀違法問題,教育引導執法人員樹立法治思維習慣,嚴守依法行政、高效行權的法治底線,徹底鏟除行政不作為的“四風土壤”。真正讓“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法律面前無例外”的法治邏輯融入社會每個角落。 |
相關閱讀:
- [ 10-21]對違建的高爾夫球場應零容忍
- [ 10-11]違建何以總能先上車后補票
- [ 09-02]“強拆違建不得夜間進行”應明確寫入法規
- [ 08-07]“最牛違建”拆除:為不懂法埋單!
- [ 08-07]“最牛違建”拆除執法問題當思
- [ 08-07]“最牛違建”被拆是否值得慶祝?
- [ 07-28]借臺風管違建糊涂至極
- [ 06-26]拆除“最牛違建”難道要等一萬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