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楚天都市報》報道:就像江蘇華西村一樣,武漢一家由7名80后組成的公司,沒有發工資這一說,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花銷均由公司支付,目標是將來“每人一套房一輛車”。4年時間,公司由1萬元本金起步,已發展到擁有100多萬元資產。24日,記者來到該公司,見到了公司幾位創始人。
“大鍋飯”看上去很美,然而它只是一種適應于原始社會的分配秩序,所帶來的問題是抹煞個人獨創精神抹煞個人積極性,并逐漸使人進入到僵化硬化懶化的泥塘中去。
公司草創,必須集中有限財力辦大事,這是大鍋飯的原始動因,但這僅僅只是一個權宜之計,不宜長久使用大鍋飯的模式。這就好比梁山好漢聚首,起初沒飯吃的時候可以是大鍋飯,但時間久了,位子高了,財富多了,宋江就要排座次。這家80后大學生公司因為在草創之初沒有資本可以使用這種大鍋飯的模式,然而,實現了有房有車的目標之后怎么辦?其動力何在?凝聚力何在?一起打拼的目標何在?因此說,當這幫80后的股東們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大鍋飯的模式勢必要改變。
目前,公司聘用了30多名員工,這30名員工們為什么不能享受大鍋飯的待遇?為什么不能實現各盡所能,按勞得房得車?這顯然就是一種極大的局限性。只有幾個股東享受大鍋飯的待遇,而將其他員工曬在一邊,這豈不是一種不公平?將來公司可能還要發展,后續所使用的員工會怎么看?獨享大鍋飯的成果,而不能普適于眾員工,恐怕就是一種瘸腿大鍋飯制度吧。
公司能夠發展,但也可能倒閉,倒閉的時候是不是會平攤債務或者最后分剩余之財?這也是一個極大的矛盾、隱憂。
公司已買下4套房子、2輛車,但車有好有壞,房有價高價低之分,誰分好的,誰分孬的?“誰需要誰用”甚至給大股東李端朋父親全額報銷醫療費,恐怕也只是靠義氣靠友情維系的成分多,靠公司的大鍋飯制度來維系這種“全民福利”型小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來孩子上學怎么辦?入托怎么辦?養老制度怎么實行?這些一概還只是霧里看花。
大鍋飯只是一種臨時性的解困解圍權宜之計,只適應于幾個草創股東而不適應于全體這本身就證明它是瘸腿的,而不是健全的、長久的。
- 2010-05-18大學生創業教育部說了不算
- 2010-04-24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公平隱憂
- 2010-02-24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大有可為
- 2010-01-30賣蛋炒飯月賺八千,成功在創業思路上
- 2010-01-29為大學生創業打通瓶頸
- 2009-11-23破解草根創業融資難之我見
- 2009-11-16也說草根經濟與創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