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康定“11·22”地震發生以來,救災正在有序有力地展開。令人欣喜的是,到目前為止,震區沒有出現謠言、傳言滿天飛的現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地政府快速及時、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疏導了群眾情緒,讓地震謠言失去了“穿鞋”亂跑的機會。 傳播學告訴我們,災難發生時,往往是各種傳謠的高發期。此次康定地震,政府部門汲取以往經驗,建立抗震救災媒體微信群,及時滾動發布權威信息,避免因信息缺失生出種種猜想。同時,當地還利用“結對認親”打下的群眾工作基礎,由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向結對群眾講明具體災情、救災措施和進展情況。這些措施,清除了滋生謠言的土壤,在政府與災區群眾、政府與社會公眾間播下了互信的種子。 從四川汶川到甘肅舟曲,從青海玉樹到云南魯甸,我們經歷了一次次突發災難,也在災難中一次次進步。事實證明,只有信息公開透明,才能維護良好社會秩序、贏得有利的輿論環境,將災難損失減至最低。 |
相關閱讀:
- [ 11-26]“豬肉有蟲”謠言為何反復發酵
- [ 11-19]嚴懲謠言,還網絡一片凈土
- [ 11-05]朋友圈為何盛產“知識性謠言”
- [ 10-31]網絡謠言止于“治”者
- [ 10-15]金正恩露面,謠言能否止于“歸來”
- [ 10-08]“高鐵脫軌”謠言是如何傳播的?
- [ 09-17]明星被死亡人紅謠言多
- [ 08-13]對涉疫謠言來一場科學消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