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8時許,山東蓬萊一接送幼兒園小孩面包車與大貨車相撞,現場3兒童與1司機死亡,后有8兒童搶救無效死亡。肇事司機與責任人已被警方控制。官方稱8座面包車實載15人,當地知情人士還稱事發路段超速超載頻發。(11月20日《南方都市報》) 為什么校車事故多發?為什么在10多年前、20多年前,就很少有這樣的悲劇發生?這固然會和車輛增多了有關系,這固然會和車輛跑快了有關系。但是,有一個原因不可無視:學校的規模越來越大了,上學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面對一場接一場的悲劇,我們更應該反思學校的布局問題。就在20多年前,我們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學校合并。合并的理由當然是很充分的,就是需要整合教育資源,讓學校更具現代化。進行這樣的合并也是現實的需要。但是,在這次改革中,學校從布局凌亂松散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越來越多的學校都是大規模的,都是高集中的。事實上,如此大規模學校的存在恰恰是不科學的。 其一,規模大了,導致上學的遙遠。我們這代人上學的時候,都是步行到學校的,因為學校距離家庭也就兩三里路。到了我兒子這代人上學,就是20多里路,有的遠些的村莊甚至是30多里路;其二,規模大了,導致周邊的擁堵。現在一到放學的時候,學校周邊就水泄不通,大家都要在這個時段去很集中的地方接孩子,能不擁擠嗎?學校高度集中了,學校規模做大了,才有了校車的需要,才有了校車不夠私人經營的現象。 破解“校車悲劇”,需要我們提升校車的質量。但是,也需要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打造一個“十分鐘上學圈”,正如衛生部門可以打造“十分鐘就醫圈”是一樣的。我們要把大型學校變成小型學校,把動不動就4000人規模的學校變成八九百人的規模;我們要變集中區域為分散區域,把學校建設在小區的周邊,輻射的距離越短越好,尤其是幼兒園這樣的場所。這不僅可以不用校車接送,還可以讓家長更方便。上個學要坐1個小時車子不是現代化。 讓學校不再集中,讓學校不再大型,讓布局方便生活。請用“十分鐘上學圈”破解無奈的“校車悲劇”。 |
相關閱讀:
- [ 11-20]確保校車安全,還需要多少殘酷警示?
- [ 11-20]“黑校車”死亡之旅何時終結
- [ 11-20]還有多少疾馳的黑面包“校車”?
- [ 11-20]為何又是超載校車,為何又是幼兒
- [ 11-14]破三輪載學生,讓人遙望長鼻子校車
- [ 11-04]校車成“囂車”,教育當止步于“恥”
- [ 10-17]校車補貼是緊迫的“民心工程”
- [ 09-02]校車安全的事中監管與事前審批同樣重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