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從本月至12月將舉辦“廣州科普游自由行”活動,全市百余家科研單位、科普基地將提供1.5萬個名額免費向市民開放。據介紹,從去年開始的“廣州科普一日游”報名火爆,幾乎每次活動都有萬余人報名,有的活動抽簽中選比考公務員更難。 廣州人對科學的熱情可見一斑,搶破頭為了科普游的現象給人帶來不少正能量。有關部門看到公眾的巨大熱情,將“一日游”升級為“自由行”,名額大增,參觀單位也多了不少,無疑是順應民心的一件好事。 但有人指出,公眾對科普游的熱情可能也有些“水分”,證據就是報名人數最多的是游覽長隆野生動物園,“中簽難過公務員”也正出在這里。但筆者認為,長隆野生動物園未必就科普“成色”不足,不必對公眾的熱情戴著有色眼鏡冷嘲熱諷。科學素養在好奇中發端,在動手中提升,選取一些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機構作為科普場所,激發公眾興趣,值得稱贊。難道只有去科技館才叫科普?這樣的認識恐怕有些狹隘,哪怕讀一本科幻小說,看一部科幻電影,只要對科學發展有所思有所感,科普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升級為“自由行”后,主管部門也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要明確“科普游”與一般游覽的區別,不能僅僅安排游山玩水、到此一游就了事,要“游”更要“科普”。其次,游覽人數暴增后,相關場館也面臨嚴峻的維護難題,尤其是一些需要互動的體驗項目,比如廣東科學中心等人流量大的科普場所一度“傷痕累累”。這既需要相關部門加強設備看管、維修的力度,也要提醒公眾在“自由行”中除了培養科學素養,也不能忘了文明素養。 |
相關閱讀:
- [ 07-01]窮不是“15年建不成一個科技館”的理由
- [ 06-20]轉基因需要辯論式的科普
- [ 05-16]醫學科普,別讓病人不知所措
- [ 05-13]科普行動解決不了鄰避思維
- [ 04-14]“竹子開花”是科普“開花”好時機
- [ 01-21]“核霧染”謠言說明了什么
- [ 10-15]監測炒菜PM2.5只是科普
- [ 08-20]埃及轉型已告結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