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醫生”真該從事件中抽身離開了,媒體也應回歸到挖掘信息的層面 19日,備受輿論關注的“走廊醫生”蘭越峰所在的綿陽市人民醫院100多名醫務人員走上街頭罷工,據稱是表達對蘭越峰事件處理結果的不滿。另有知情人士透露,醫院職工之所以上街,是因為綿陽衛生主管部門要摘去“綿陽市人民醫院”牌子,更換為“涪城區人民醫院”,醫院可能會被降格。 在以前的媒體報道中,蘭越峰因為拒絕過度醫療,被迫在走廊里上班了近兩年。如今隨著事件不斷發展,整個綿陽市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沒法“淡定”了。不知道在這些上街的人群中,有多少人明確提出了要開除“走廊醫生”,但這似乎沒有影響媒體赫然打出《同事上街要求開除綿陽“走廊醫生”》的大標題——仿佛不與同事徹底決裂,蘭趙峰就不能成為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斗士。 當前醫療領域存在不少的黑幕和潛規則,這早就為公眾所知。人們雖然對此深惡痛絕,但常常又會無可奈何,以至于都有點“審丑疲勞”了。畢竟,那些涉及體制機制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個人發揮力量,更需要整個醫療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這都是個慢工夫。 公眾對于醫院和醫生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的不對稱。醫生在決策中摻入非專業需求(比如為盈利開大藥方),公眾常常被蒙在鼓里。對于這種現象,有醫務工作者能從中站出來,從一個局內人的角度,揭示不為公眾所知的內幕,這無疑具有轟動效應。特別是像“走廊醫生”這樣,因為不搞過度醫療,而被迫在走廊“上班”近700天,更容易引起公眾的關注。 毋庸贅言,蘭越峰“以一己之力抵制普遍存在的過度醫療”,具有很強的新聞價值。對于這一點,新聞同行們也試圖深挖該事件背后的信息,揭示出更多有價值的細節。但是,蘭越峰畢竟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室主任,她對整個醫院的整體運行情況可能并不了解。在面對記者的時候,她說出來的,更多的還是自己的經歷、感受和想法。說白了,她似乎并不掌握能“一擊致命”的關鍵信息。 20世紀70年代,《華盛頓郵報》兩位記者告發水門事件,直接導致了尼克松總統的下臺。“深喉”也就此成為美國新聞史上最著名的新聞線人,成為掌握核心信息新聞報料人的代稱。盡管直到30多年后,“深喉”馬克·費爾特(Mark Felt)才真正被世人所知,但絲毫不影響他對于整個事件的影響力。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新聞當事人手中有無可辯駁的關鍵信息。 與水門事件的“深喉”相比,蘭越峰似乎就像是個沒有準備好講稿就匆匆上臺的辯論選手。盡管情感充沛,經歷豐富,卻不能輕松辯倒對方。以至于當綿陽市相關部門公布“未證實醫療行為違規,醫療收入增長過度與醫療問題不具有密切關聯性”的調查結果時,許多媒體又轉頭去質疑相關部門的公信力。前不久,還有媒體發表《以個人良知聲援“走廊醫生”》之類的文章,很顯然,“走廊醫生”此時已經不是一個真相的提供者,而是變成了一個對抗的符號。 沒有核心有價值信息,結果就是圍繞走廊醫生的各種不信任交織,病人不信任醫院、醫生不信任媒體、媒體又不信任政府部門。事態越鬧越大,離真相卻越來越遠,“人們依然情緒化地罵著、贊著,卻對真相興趣不大”。此時,“走廊醫生”真該從事件中抽身離開了,媒體也應回歸到挖掘信息的層面。畢竟,公眾此時真正需要的不是“口水仗”,而是更多有價值的真實信息。 |
相關閱讀:
- [ 02-21]誰把“走廊醫生”推進了羅生門
- [ 02-21]“走廊醫生”談醫院罷工:我擋到了他們的財路
- [ 02-21]建議衛計委調查“走廊醫生”事件
- [ 02-20]“走廊醫生”事件調查:醫生為何罷工反對醫生?
- [ 02-20]為何沒有伸向“走廊醫生”的橄欖枝?
- [ 02-20]怎樣解開“走廊醫生”和綿陽醫院的結?
- [ 02-20]綿陽“走廊醫生”職位仍未恢復 同事上街要求開除
- [ 02-20]綿陽“走廊醫生”同事集會指責其行為阻礙醫院升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