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跑輸GDP是一道民生考題
www.xpshebei.com?2013-02-01 11:29? 葉祝頤?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目前,已經有30個省區市發布了2012年G D P數據,其中24個省區市發布了去年的城鎮居民收入數據。根據統計,扣除物價因素后,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同比增長速度高于和低于當地G D P增速的各占一半;盡管年初各地普遍提出了今年收入增長要超過G D P的目標,但是經濟學者對這些預期目標能否實現并不樂觀。他們認為,要實現 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關鍵要盡快啟動收入分配改革。(1月31日《經濟參考報》)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居民收入與GDP增長將實現同步倍增,釋放出的民生信號讓人期待。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也為居民收入翻番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從半數省份城鎮居民收入跑輸GDP的現實情況來看,居民收入與GDP增長同步,十年實現翻番,任重道遠。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其實,亞當·斯密的話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勞動者奉獻了篳路藍縷的青春與汗水,獲取與勞動價值、社會發展相匹配的收入天經地義。盡管居民收入倍增可能會造成通脹壓力。但是,如果居民收入滯后于GDP增長,跑不贏物價,或者說貧富差距擴大,顯然不正常。居民收入十年倍增,關鍵要理順收入分配關系,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兼顧公平和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縮小收入差距,讓居民收入跑贏GDP,真正實現還富于民。防止倍增變“被增”。 居民收入到底該如何增加,更貼近民生,更公平合理。需要一攬子的制度安排。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給收入倍增列出時間表,是一條途徑,但是政策關鍵在執行。對于工薪族來說,有待他們與用人單位在公平的勞資平臺上博弈,不能讓收入增長的好處被少數壟斷行業與老板、高管獨享,而讓落在后面的人分享“被平均”的虛榮。全面落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提高勞動者的議價能力。通過政府的強大執行力督促用人單位承擔社會責任。做好“控高”、“提低”、“擴中”工作,讓勞動者跑贏GDP,十分重要。 對此,政府應通過實際行動推動居民收入跑贏GDP。特別是效益不好的企業與中小型民營企業,要讓他們給勞動者漲工資,政府盡職盡責,避免企業因漲工資承受太大的壓力。雖說中央出臺了一些減稅措施。比如,上調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對微型企業免征注冊登記費等行政事業類收費。但是從企業發展現狀來看,中小企業壓力仍然很大,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還須繼續加力。 要讓居民收入跑贏GDP,除了漲工資以外,還需繼續加大惠農、扶農力度,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幫助他們盡快致富,縮小城鄉差距。 在具體操作上,除了在職職工、離退休人員漲工資以外,提高居民收入的路徑比較多。上海市政協委員刑普曾提出,給全國人民每人發放1000元以抵消CPI高速增長的影響。雖說發展成果不是靠全民發錢才能證明。但是全民發錢還富于民的思路可期。我們不奢望發達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待遇,但是在國家財力允許的條件下,政府拿出資金補貼民眾,減輕民眾生活壓力,值得認真去做。 政府在“提低”、“擴中”的同時,也要積極“限高”。人社部發布的2011年《中國薪酬發展報告》顯示,我國企業工資分配的結構性問題突出,企業高管收入增長偏快,部分高管水平過高。同時,部分行業工資水平增長過快,水平過高,部分行業企業高管年薪上千萬元。因此,對于效益好、工資高的企業尤其是國企高管,政府要加強收入分配調節,打破既得利益格局,規范企業高管薪酬,抑制部分行業企業工資水平過高、增長過快的趨勢,縮小貧富差距。 政府除了做工資、補貼“加法”以外,還要做“減法”,讓民眾享受公共服務少掏錢不掏錢。比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公共事業投入,補齊公共服務與社會救助短板,提高公共服務與社會救助水平。讓民眾少掏腰包,也是在間接幫助民眾收入跑贏GDP。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31]中央與地方GDP“打架”亟待制度解圍
- [ 01-30]人均GDP進入發達狀態就“發達”了?
- [ 11-21]客觀看待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
- [ 11-14]能否逐年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 [ 10-25]“幸福超越GDP”需落到實處
- [ 10-20]北京GDP初顯調結構紅利
- [ 07-31]GDP有質量增長方能少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