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優秀農民工”評選活動對外公布的30人候選人中,廠長、經理有11人,其余大部分是各個崗位的負責人,真正標有“工人”字樣的只有3人。(中國廣播網6月14日)
過去評選勞模,許多官員都自貶三級,以工人身份當選。既然叫“優秀農民工評選”,真正的農民工在30個候選人中有3個,算是為評選裝裝門面。好比做菜,既然菜名叫“蘿卜燒肉”,不能全是蘿卜,總得看到幾塊肉。3塊肉,正好。如果有人不信服我的判斷,那就請舉一個如今全國任何一級勞模評選的事例,證明真正的工人占大多數。
于是,有人批評:你們當了廠長、經理,升官發財還要來爭榮譽,也太貪心了吧?這當然有道理,但人性如此。是現行制度把機會送到了他們手上。這些評選雖然提出條件,甚至規定了一線工人比例,但最后無法阻止造假,原因在選舉程序上。全國、省市評選幾十個先進,采取層層推薦,雖然上面有標準,但到了地方,就由當地領導“任命”。領導當然要激勵對本地經濟發展貢獻大的人,于是圈定利稅大戶的廠長、經理。工會之類只能奉命完善材料上報。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成了地方領導的“獎品”,何況“優秀農民工”?
那么,廣大農民工會關注這個評選嗎?不會,他們最關心的是工資水平、勞保待遇,及工資會不會被拖欠。再往遠說,老百姓多關心物價、上學、看病、買房。評選先進,管那閑事干嗎?第一,他們不知具體評選標準,但知道,領導滿意才是最高和唯一的標準;第二,他們不知評選規定的程序,但知道,什么提名、審查、公示都不過是走過場,一切都等主要領導拍板;第三,他們不知道評選結果,但可以預測和普通人無關,更輪不到自己。現在居然有3個幸運兒也成為“優秀農民工”,已經很不錯了。
是否老百姓“政治冷漠”?確有這種情況,但不是老百姓不關心政治,而是政治離開了老百姓。那么,我們還能像過去一樣,希望這些先進人物能在老百姓心中享有崇高威信,并成為學習榜樣?估計連公家也沒有這樣的奢望,只是一部分人自娛自樂。幾乎大部分先進評選,都已和普通老百姓漸行漸遠了。
- 2011-04-08為農民工入選人才庫叫好
- 2011-03-02工資低于農民工,道是"正常"也尋常
- 2011-03-01“新生代”不能還是“農民工”
- 2011-03-01讓農民工子弟進職業學校算是恩典?
- 2011-02-2845%應屆生認同工資不及農民工現象
- 2011-02-2845%應屆生認為工資不及農民工很正常
- 2011-02-28大學生與農民工工資比較沒有多大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