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錢一斤都沒人要,只好等它爛在地里當肥料。”貴陽市永樂鄉干井村村民柯昌平今年種植了5畝白菜。4毛、2毛5、4分!白菜價格一路下跌,到現在他地里還剩幾千斤白菜沒人來收購。(《貴州商報》12月29日)
又見幾分錢一斤的白菜,又見爛在地里沒人收的白菜,真的不想再見菜農欲哭無淚的表情……去年的此時,山東青島郊區的菜農正經受著和貴陽干井村村民柯昌平一樣的煎熬:幾分錢的一斤的白菜拉出去賣賠錢,扔在地里爛掉心疼。幸虧當地媒體及時跟進報道,愛心企業積極響應,以高于市場價格去當地收購白菜,有的私家車主更是開車幾十公里,目的就是為了買幾顆大白菜,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心愿,盡自己所能解菜農所急。就這樣,滯銷的白菜賣完了,壓在菜農心頭的重擔卸下了,當地的白菜也因此有了一個溫馨的名字——愛心大白菜。
寒風侵肌的冬天因為有了愛心而溫暖,然,任何商品都不能總是靠愛心來銷售,它終究要依托市場,要遵循價值規律。對菜農而言,價值規律就是今年價錢高了,來年就多種,反之,就少重,或者干脆不種。種少了,菜價貴時大呼后悔;種多了,賣不出去的時候也大呼后悔。反正吃虧的總是這些信息不暢,資金不足的原始種植者。而那些收菜、賣菜則可以水漲船高,層層加價,就像在貴陽,地里的白菜4分錢了,而農貿市場最高的還能賣1元5角。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已然違背了價值規律。菜賤傷農(菜農),菜貴傷民(市民),菜價忽高忽低傷害的永遠是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民眾的利益。
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在兩方面入手:一、在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各個方面給予菜農扶持,社會發展到了今天,不能還讓這些默默耕耘的勞動者靠天吃飯,被市場折騰得團團轉。二、必要的時候,政府要挺身而出,打響“菜價保衛戰”,這不是違背市場規律,在“蒜你狠”“豆你玩”中我們能看到市場規律嗎?讓尋常百姓種了菜能賣出去,吃菜的時候能買得起,說出來很簡單,做出來很難嗎?
- 2010-12-14穩菜價,也不忘讓菜農增收
- 2010-11-24菜價起伏的教訓不可不察
- 2010-09-30用市場方法管菜價
- 2010-08-22菜價上漲與房地產泡沫有關
- 2010-07-16菜價上漲只因老天?
- 2010-05-25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穩定菜價也需宏觀調控
- 2010-05-22菜價忽高忽低 福建社區蔬菜店頻改行
- 2010-05-21全國菜價繼續下降 食用油肉類價格微幅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