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軍偉)街道揚塵四起、小區巷道“腸梗阻”、亂采亂挖破壞水源……這些問題,在不少地方司空見慣,有人即使“認真”起來,也往往投訴無門。但是,在廣西河池市,群眾只要點開河池網“問政專區”,在網上發帖提問,很快自己的問題就會得到政府部門的答復,并盡快予以解決。
今年4月以來,革命老區廣西河池市在河池網開設“網絡問政”專區,對網民反映的各種問題進行核實、回復、辦理,努力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踏一個門檻,少走一個程序”,受到群眾歡迎。
問政專區聽民聲、解民憂
6月12日,網民“紅河聲聲”在河池網“網絡問政”專區發帖《大化弄頂天橋何時得以修建?》,稱“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有一座10多米高2米寬的木橋斜豎在山頂的懸崖峭壁上,500多名群眾出行必須靠這個懸崖木橋,由于年代久遠,此橋部分木頭、竹子、綁藤經不住雨水侵蝕,現已腐爛,不堪重負,安全隱患極為突出”。
河池市政府辦公室很快在網上予以回應:“請大化縣政府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在5個工作日內回復網民的提問?!?月15日,大化縣縣委書記韋朝永、縣長藍瑞軒現場辦公,決定修建一條進屯公路,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
對此,有網民發帖稱“這才是為民辦實事的榜樣”。
“懸崖木橋”問題是河池市“網絡問政”專區開設以來解決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據河池市委宣傳部介紹,目前問政專區實名上網單位達228個,日點擊量近1萬人次,網民反映的“公路塌方”“10千伏高壓線懸頭頂3年”等許多問題得到解決,網民質疑得到滿意答復,網民問政獻言十分活躍。記者點開河池網“網絡問政”專區看到,專區設有網民留言、部門問計、熱點追蹤、部門回復排行、網民點擊排行等欄目,其中網民留言一欄十分活躍,網民的關注點集中在市政建設、事業單位改革、交通擁堵、農村道路建設等多個方面。
河池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黎麗說,為促進問政專區中熱點問題的解決,《河池日報》還專門開設“熱點追蹤”欄目,選擇網民關注度高的話題進行跟蹤報道,開設“網絡問政回音壁”欄目,對網民留言和部門答復進行集中盤點和展示。
- 2011-08-12“網絡問政”構筑政通人和橋梁
- 2011-08-11趙子忠談網絡問政平臺輿情監督作用:快速有效 信息透明化
- 2011-08-11安徽:聽民聲集民智 "網絡問政"構筑政通人和橋梁
- 2011-08-10中國社會輿情傳播時效提高 網絡問政越趨被重視
- 2011-08-10“網絡問政”怎樣制度化
- 2011-08-09海口市政府“網絡問政” 網友認為貴在堅持
- 2011-08-08“網絡問政”如何制度化
- 2011-08-08甘肅日報:網絡問政貴在求真務實
- 2011-08-05網絡問政的幸?!熬W事”
- 2011-08-05網絡問政,宜將“活動”變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