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監督的健康發展亟待制度規范
必須看到,網絡監督不可能取代制度監督,同時它自身也亟待用制度進行規范。通過制度規范網絡監督,保證網絡監督在法制化的軌道上健康發展,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強化對網絡監督的規范和約束,為網絡監督提供制度化保障。無論是對腐敗現象的曝光,還是對黨員干部進行監督,越是正義的行為,越是要秉承節制理性的方式,遵循制度路徑去履行監督權利和職責。要通過制度規范,明確網絡監督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進行網上舉報、網上曝光、網上發表評論和報道的基本要求,網絡監督事件受理、查處、反饋的程序規范,網民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的保證,網民自律組織職責和規范,網絡信息員和觀察員的權利和義務,違反網絡監督行為規則所應承擔的責任等。同時,對違反有關網絡管理或侵犯公民人身權、隱私權、名譽權的行為,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加強和改進網絡舉報工作,為網絡監督建立通暢、高效、規范的主渠道。人民日報與人民網的一項調查顯示,87.9%的網民非常關注網絡監督,當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9.3%的網民會選擇網絡曝光,這充分說明了網絡監督的特殊重要作用。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發揮網絡舉報平臺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網絡舉報平臺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對可能在網上發布的相關舉報信息進行有效引導、分流和承接,使網絡舉報平臺的特殊優勢得到切實發揮。例如,南京市紀委監察局先后在南京紀檢監察外網設置了“信訪舉報信箱”、“紀委書記信箱”和“監察局長信箱”三個網絡舉報平臺,制定了網絡舉報信箱管理制度,“周久耕事件”發生后,在網絡對其貴煙名表進行熱炒的同時,很多群眾也通過網絡舉報信箱提供了大量具體線索,為快速查清周的違紀違法事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充分發揮網絡監督的優勢,推動反腐倡廉體制機制制度創新。針對網絡監督熱點事件反映和暴露出來的問題,只有舉一反三,堵塞漏洞,關口前移,完善制度,以改革的辦法和發展的思路,加快體制機制制度創新,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工作能力,才能讓網絡監督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要深入推進電子政務建設,讓公眾通過網絡更多地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將權力置于網絡上、運行在陽光下,建立起政府與公眾有效溝通的橋梁,防止權力濫用和暗箱操作,實現依法行政,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作者系江蘇省南京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 《中國監察》供稿
- 2010-01-05廉政該多做“非分”文章
- 2010-01-05“規定”為何不敵“人情”
- 2010-01-04“團購”背后是資本與權力的交易
- 2010-01-04如何遏制公款送禮
- 2009-12-30“擠牙膏”式反腐何以屢屢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