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民工月均收入首破2000元
來源:人民日報 2012-05-30 編輯:唐麗萍
工資數據與個人所得稅增長相匹配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和《勞動工資統計調查制度》,對城鎮非私營單位工資統計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對城鎮私營單位工資統計采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由國家、省、市、縣各級統計局組織實施。那么,這樣產生的工資數據是否準確?馮乃林也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是工資數據與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增長相匹配。工資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工資增長是居民總收入增長的首要貢獻因素。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加2701元,增長14.1%。在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的四個構成要素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5412元,增長12.4%。正是因為城鎮居民工資的較快增長,才有力帶動了城鎮居民總收入的提高。 二是工資數據與居民儲蓄增長相匹配。收入是決定居民儲蓄的最主要因素,2011年,伴隨著作為居民最主要收入來源的職工工資的較快增長,住戶存款余額也明顯增加。據統計,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中住戶存款余額為35195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5%,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為34804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7%。 三是工資數據與個人所得稅增長相匹配。財政部稅政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6054.09億元,同比增長25.2%。雖然受2011年9月1日起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影響,四季度工資薪金所得稅同比下降11.1%,但全年工資薪金所得稅仍實現了23.6%的高增長。工資薪金所得稅之所以能實現這一高增長,工資收入的較快增長是主要因素。 盡管2011年平均工資保持了較快增長,馮乃林認為,工資水平的地區差距、行業差距、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現還比較突出。因此,每個個人對工資增長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在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中,對占全部就業人員40.5%的制造業和建筑業在崗職工而言,其年平均工資不僅遠遠低于金融業的91364元,也比平均工資水平分別低5958元、9795元。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而言,其年平均工資更低,僅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57.8%。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任務艱巨而繁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