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女孩怒斥醫院號販子”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女孩指責醫院號販子“猖獗”,300元的專家號到號販子手里就賣到了4500元,并質疑醫院保安對號販子不管不顧,導致自己和其他普通病人排不上號。視頻中,女孩指責“號販子”、“保安不作為”的問題隨即引發網友的熱議和關注。[詳細]
號販子并非創造了“公平”,而是規則的破壞者
所謂的“號販子經濟學”觀點認為,號販子所做的“工作”,基本是把所付出的時間成本,轉換成買號患者的價格成本。對于那些辛苦排隊的患者來說,號販子破壞了“辛苦者得”的公平,但對于那些花錢買號的患者來說,號販子卻間接促成了“價高者得”的另一種公平。[詳細]
但醫療資源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如果完全遵從價高者得的分配方式,則意味著大多數低收入群體將無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背后,隱含的是生命價值和生命機會的不公,是一個讓人很難接受的現實。[詳細]
如不動用刑法,現行的法規對號販子毫無威懾力
當前我國刑法僅對倒賣車票、船票的票販子有明確入罪規定,但對于倒賣醫療號源的號販子沒有針對性規定。北京一民警道出了執法中的無奈:根據現行法律,抓住了這些號販子只能治安拘留五天;罰金基本都在一百元以內;罰了就不能拘,拘了就不能罰,因此總不能對號販子形成致命打擊。[詳細]
據業內人士介紹,長期、大量倒賣號源是擾亂醫療秩序、破壞公平的違法行為,可以按照非法經營罪判處刑罰。但從各地實踐看,大多是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來認定,如不動用刑法,恐怕就難有震懾效果。[詳細]
“醫改”已經進行了不下于20年了,“新醫改”也不下10年了,然而為何總是改不到位呢?如果患者的委屈與痛哭,只是換來了常見的一陣風式的大檢查,并未觸及到問題的根本,那么號販子就有如燒不盡的野草,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