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網絡募捐安全可靠,真正讓受助對象獲益,才能廣泛傳播公益慈善理念,營造人人關愛、人人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使網絡慈善成為大眾的普遍情懷?!?/p> 民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3家指定互聯網信息募捐平臺共為全國兩百多家公募慈善組織及其合作機構發布募捐信息超過1萬條,總籌款額超過7.5億元,其中騰訊公益籌款3.3億元,位列第一。共有4.65億次網民在線捐贈,捐贈額多在幾元至幾十元之間。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募捐異軍突起,成為民間公益慈善新的陣營。相比傳統的募捐方式,網絡募捐門檻低、傳播快、影響大、互動強、效率高,善款能夠暢通無阻,讓募捐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救助,感受愛心的溫暖和慈善的力量。特別是,僅今年上半年,13家指定網絡募捐平臺,發布募捐信息1萬多條,共有4.65億次網民在線捐贈,總籌款額超過7.5億元,這表明網絡募捐已被公眾廣泛認同。 網絡募捐的風生水起,說明這種慈善形式能夠為國人接受。網絡募捐某種程度上是對民間公益和慈善事業的一種有益探索。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網絡募捐需要政府以包容的心態給予其一定的發展空間,同時需要從立法、行政等多個角度,加強對網絡募捐的規范管理,使之趨利避害,真正為民行善。 不能忽視,近年來與個人募捐相關的負面報道頻頻見諸媒體,損害了網絡募捐的公信力。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73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47.4%的受訪者曾通過網絡平臺參與過捐款,但僅28.5%的受訪者信任網絡捐款中的慈善組織或募捐個人,62.4%的受訪者擔憂在網絡募捐中存在詐捐、騙捐的潛在風險。例如,一名女嬰不幸身患重病,其父母在朋友的幫助下發起眾籌籌集醫藥費,并在短時間籌得近15萬元。但女孩離世后,其母親在朋友圈內曬起了出國旅游以及各種美食的照片,在網上引起質疑聲一片。可見,部分網絡募捐也面臨著“信任危機”。 事實上,按照我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的規定,只有“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事業單位”可以依法接受捐贈,但網上眾多募捐活動都是以私人、家庭或志愿者的名義進行,并不具備合法的募捐主體資格。在身份模糊、信任缺乏、監管不力的情況下,網絡募捐活動的合法性常常遭到網友猛烈“拍磚”。基于此,從今年8月1日起實施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明確規定,在募捐平臺上進行募捐的主體應是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平臺本身沒有公開募捐資格。 因此,網絡募捐還需要監管強力跟進。首先,網絡慈善相關的立法應該更加規范和完備,讓網絡募捐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同時,對網絡募捐的主體資格須設定必要的門檻,給予合乎條件的公益性社會團體或事業單位必要的募捐主體地位,對組織網絡公益募捐的行為進行準確定性。再者,不管是網絡募捐主體還是受助對象,均要公開善款使用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只有網絡募捐安全可靠,真正讓受助對象獲益,才能廣泛傳播公益慈善理念,營造人人關愛、人人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使網絡慈善成為大眾的普遍情懷。 |
相關閱讀:
- [ 09-01]應健全個人網絡求助的管理規范
- [ 08-21]網絡文學創作的“借鑒”必須有邊界
- [ 08-18]規制網絡招聘,關鍵要改善信息不對稱
- [ 08-18]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應視同網絡謠言
- [ 08-16]以網絡安全護航數字經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