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抬我下飛機”的當事人張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下午,南航方面約見了他,向他表達歉意,并表示已經啟動調查程序。另據張先生稱,昨日首都機場醫院的工作人員也聯系到他,表示要看望一下他,但被他婉拒。張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不需要各方的慰問和道歉,他只想了解,一個正常的轉運銜接流程是怎樣的,以后再有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會如何解決?(11月24日《北京青年報》) 這是一起“扶不扶”的公共版。說明攝像頭普照大地,也難治“扶不扶”。眾目睽睽之下,空乘和醫護在病人爬行自救時,竟無一人相扶。輿論無情地發酵,與現場的冷漠形成鮮明的對照。但是張先生遭遇此事的表現,對我們卻另有啟示: 第一,當空乘與醫護為“該誰抬”爭執不下時,在理不在勢的張先生毅然自己爬下飛機爬上擔架。比起有些弱者在強勢傲慢面前以死相拼,比起不久前一受傷太婆為爭取責任方的擔責拒絕救治而丟命,張先生珍惜自己生命的選擇是正確的。他既保護了自己,也避免了事情產生更加惡劣的后果而撕裂社會。第二,從電視報道看,受到怠慢并耽擱病情的張先生在事后接受央視電話采訪時,語氣平和,這回是真的“情緒穩定”,表述客觀理性。說明張先生相信正義的力量,未打悲情牌。第三,張先生婉拒道歉只想知道流程,為的是以后不再有人重復自己的無奈與痛苦。 當時的張先生是一個病人,但他的行為取向無疑是“健康”的,體現了良好的公民品質。其它人不妨設身處地,當你面對公共服務出現“梗阻”時,能不能冷靜地自我“融栓”,在被耽擱病情小腸切除0。8米后,還能夠理性地提出有利于公眾的訴求。 對比當事人,相關公共服務顯然是“生病”了。是道義感冒,還是流程卡殼?張先生“不需要道歉只想知道流程”,為網民紛爭作出了理性回答。在復雜緊急的公共場合,各方的規則比道德更重要。事發時兩方都不愿出手,事發后雙方極力回避追問,說明流程敏感而重要。如果付出了代價還不厘清流程,所有的道歉與慰問,包括最為規范的航空禮儀都可能淪為虛禮。 公共服務無疑還生著其它的“病”,要靠自身代謝,也要社會正能量的對沖,但愿再不要付出張先生一樣殘忍的代價。幸虧他是個有著新聞理想的記者,身病而腦健,還能職業表述這個故事,但愿會推動公共服務真正以人為本,為航空也為醫療重塑出明細管用的行為規則。? |
相關閱讀:
- [ 11-24]誰來為航班生病乘客打開“生命之門”
- [ 10-13]航班能否付費選座
- [ 07-29]航班管家:解決兒童機票痛點攻占場景服務
- [ 06-29]航班延誤莫讓民眾陷入“等待焦慮”
- [ 04-21]“機長沒睡好”不是航班晚點的理由
- [ 03-23]治理航班延誤還需厘定統一標準
- [ 01-13]航班服務細節見真章
- [ 12-29]航班再失聯,東南亞航空業快速發展之憂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