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為中國人民解放的斗爭中,有各種的戰線,就中也可以說有文武兩個戰線,這就是文化戰線和軍事戰線。”1942年5月2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說,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黨的宣傳工作“如同八路軍、新四軍一樣,是黨領導下的又一個方面軍”。 擎起共同抗戰的鮮艷旗幟,吹響救亡圖存的聲聲號角。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克服艱難險阻,積極創辦報刊、通訊社、雜志、電臺,廣泛宣傳抗戰理論、路線、方針、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的第五十天,新華通訊社的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就在瑞金成立。從此,紅色電波每天傳播著中華民族堅強的抗戰聲音。從《新中華報》到《新華日報》《解放日報》《八路軍軍政雜志》,中國共產黨先后創辦了上千種報紙雜志,“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發行到蘇美加等國10多個城市,開創了“傳播最遠,讀者最眾的黃金時代”。 炮火戰歌,民族吶喊。從《八路軍進行曲》到《義勇軍進行曲》,從《黃河大合唱》到《團結就是力量》……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澎湃、嘹亮的歌曲從寶塔山上、延河水邊,傳唱到大江南北。“不以詩篇為生命,而以生命做詩篇。”各類文藝團體,以詩歌、話劇、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廣泛宣傳抗日救國政策、抗日英雄故事,頌揚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 以史為鑒,把握現在。抗戰期間,面對“速勝論”“亡國論”等錯誤論調,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抗日救國的宣傳文化大旗,指引抗戰走向勝利。今天,社會變革日益加劇,社會思想日益多元,觀念交鋒越激烈,越需要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高揚理想旗幟、筑牢信念基石,引導人們不斷增強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匯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全世界一切民族中,決定人民愛憎取舍的絕不是天性而是輿論。”法國思想家盧梭一語中的。互聯網正成為輿論爭奪的主戰場、思想交鋒的新陣地,主流媒體必須在風云激蕩中引領正確思想,在眾聲喧嘩中捍衛主流價值。廣大文藝工作者更要發揚抗戰精神,把愛國主義作為當代文藝創作的主旋律,書寫時代史詩,譜寫人民贊歌,把全民族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去。 (摘編自8月26日《安徽日報》,原題為《用思想文化凝聚人心提振士氣》) |
相關閱讀:
- [ 08-26]頒發抗戰紀念章的背后是崇尚英雄
- [ 08-25]為紀念抗戰勝利特赦的法治價值
- [ 08-21]用“國民教育”傳承抗戰記憶
- [ 08-18]抗戰,民族的覺醒與蛻變
- [ 08-12]抗戰老兵,民族不會忘記您
- [ 08-12]讓抗戰老兵分享改革紅利
- [ 08-11]抗戰歌聲中給出的答案
- [ 07-31]抗戰劇混搭動漫元素會成“雷劇”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