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公安機關調查,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茨竹村4名兒童系服農藥中毒死亡。4名死亡兒童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5歲,系兄妹關系。據介紹,兒童的母親因家庭糾紛,于2014年3月外出,至今去向不明。父親張方其今年3月外出打工,至今聯系不上。(據新華社電) 又是一起人倫悲劇。2012年11月16日,5名男童被發現死于畢節城區一處垃圾箱內,其中4人都是留守兒童。事件發生之后,全國上下曾對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展開一場大討論,畢節當地政府也通過媒體公開道歉、反省。3年過去了,同樣是在畢節,4名留守兒童再次用自己的生命反襯了這份反思,恐怕還不足以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具體而言,他們為何會農藥中毒還有待公安機關的調查。但有媒體報道,這四名留守兒童平時食宿自理,顯然沒有得到父母的良好照料。這種生活狀態,給他們的精神和身體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創傷。 當地曾作過一次全面的統計,畢節全市有18萬名外出打工人員,因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兒童有16萬名,占到了適齡入學兒童的10.6%。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照料,沒有父母在身邊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畢節也只是很多欠發達地區的一個縮影。教育部發布的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稱,當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共14458萬余人,其中近六分之一是農村留守兒童。 客觀來看,留守兒童現象是一個綜合問題,涉及社會發展、生活觀念、人口結構等多個方面。長盛不衰的農民工進城潮,既可看作是他們追求自身更大發展的自愿之舉,又可看作是地區發展不均的被動選擇。父母進城打工,不過是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他們何嘗不知道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不幸的,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尋找致富機會和孩子幸福成長之間,很多人選擇前者,實在不該被苛責。何況,如將孩子帶在身邊一塊進城,既增添了開支,也在上學、醫保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戶籍門檻。父母出門工作了,這些孩子只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留守”罷了。 宏觀層面上的種種遺留問題以及社會轉型的成本,最不應該由缺乏自保能力的未成年人來獨自承擔。給那些力不能及的家庭伸以援手,這是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民政部門對弱勢群體的救助,還有基層村居對留守兒童的關照,乃至各種慈善組織的及時介入……無論哪一方面率先出手,都有可能避免這些留守兒童走入險境。 關注留守兒童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自從農民工大量進城務工就一直存在。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也早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許多地方出臺相關政策,為留守兒童織起一張張保護網。一些關愛兒童的社會組織也適時、適度介入,與政府一道做好留守兒童照護工作。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疏漏與不周,有待提高。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愛,物質與精神、生理與心理,皆如此。 |
相關閱讀:
- [ 06-12]畢節留守兒童需要怎樣的關注?
- [ 06-12]拿什么拯救留守兒童
- [ 06-12]留守兒童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疏離
- [ 06-12]留守兒童何時不再孤苦無依
- [ 06-11]“畢節留守兒童之死”要追究責任
- [ 06-11]關愛留守兒童不能“紙上談兵”
- [ 07-16]留守兒童學校別成為一個人的堅守
- [ 07-10]圍毆留守兒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