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政管理行為都應以知法守法為底線。“跨區域用鹽”的處罰決定,于法無據,屬于典型的濫用執法權。】 在河南新鄭市開餐館的黃先生夫婦,由于餐館用了從鄭州帶回的食鹽,被新鄭市鹽業管理局檢查人員認定為“跨區域用鹽”,沒收部分食鹽并處罰款200元。昨天下午,新鄭市鹽業局工作人員公開向社會道歉,退還黃先生罰款及收繳的鹽。 一箱未用完的食用鹽,居然惹出了一場大風波。從輿論反饋來看,幾乎所有網友都對新鄭市鹽業管理局的處罰決定表達了不滿和不解。原因無它,蓋因這一處罰太過違背常識。也因此,有人直斥新鄭市鹽業管理局借行政權斂財。知名財政評論家葉檀也在新聞后面跟帖稱,“看來還得西瓜辦、饅頭辦”,暗指“鹽業管理局”這樣的行政執法部門本就不該存在。 就事論事,探討“跨區域用鹽”事件,終究要回到法律視角。我國對食鹽實行專營制度,對于食鹽的運輸、生產、儲存、銷售甚至食用都有相關的制度規定。就此而言,新鄭市鹽業管理的處罰決定倒并非完全師出無名,關鍵在于執法尺度是否合理,以及法律適用是否精準。 《河南省鹽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飲食加工用鹽單位、營業性飯店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集體食堂,必須從當地食鹽經營單位購買食鹽。”問題在于,何為“當地”,《條例》中并沒有明確,但按照鄭州市鹽業局2011年出臺的相關文件,對鄭州市區或縣公司供應的合格食鹽均不得處罰。新鄭市屬鄭州市管轄,顯然屬于“當地”的范疇,以此而作出“跨區域用鹽”的處罰決定,于法無據,屬于典型的濫用執法權。 洶洶民意之下,新鄭市鹽業局作出道歉回應,退還黃先生罰款及收繳的鹽,相關負責人也被停職或撤職。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是對此事的反思和追問并不能因此而停止。 任何行政管理行為都應以知法守法為底線。尤其是對一些握有行政處罰權的執法部門而言,一旦突破這個底線,不僅會侵犯公民權利,也會傷害執法本身的權威性。而在這起事件中,相關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卻十分令人擔憂。這究竟是相關工作人員自身的業務能力問題,還是“執罰經濟”下倒逼出來的知法違法?究竟是對行政法規認識不足,還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約束,對行政法規的刻意扭曲?這些都是必須直面回答的問題。 “鹽業專營制度”誕生于食鹽匱乏的歷史條件下,有其必要性。但時至今日,中國的鹽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完全能夠滿足國民的用鹽需求。在此現實下,“鹽業專營制度”越發凸顯出其弊端。譬如,強化行業壟斷,造成鹽價畸高;排除競爭,導致中國制造鹽企業落后……包括新鄭市此次的“跨區域用鹽”風波,事實上也是“專營”惹的禍。從根本上說,加快鹽業行業改革,進而取消“鹽業專營制度”,已是大勢所趨。 本報特約評論員 吳龍貴 |
相關閱讀:
- [ 10-20]“跨區域用鹽”濫執法 源于行業壟斷
- [ 10-20]處罰“跨區域用鹽”太霸道
- [ 10-20]“食鹽加碘管理條例”應該廢止
- [ 05-21]防“誤讀”還需說實話出真招
- [ 04-23]“食鹽專營”已到取消的時候
- [ 04-22]食鹽專營,那些變與未變的故事
- [ 04-22]誤讀“廢止食鹽專營”昭示改革訴求
- [ 07-26]“全民補碘”還有無必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