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統計數據顯示,廣東各層次教育生均預算撥款數量在全國排名都較落后。普通高中、職業中學和普通高校的教育預算在全國只排名20、27和19。廣東的生均預算撥款與北京比較,更是相形見絀。針對廣東教育投入偏低,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直言,“全國都在爭相加快步伐時,廣東顯得有點簡單,這跟廣東曾經在歷史上非常榮耀的時期相比,我們有更多挖潛的空間,把廣東的位置如何迅速提上去。” 首先,廣東教育投入不足的表現之一是地域性的不均衡。就拿山區教師的待遇來說,因為地區教育投入偏低,很多教師待遇工資只有一千來塊。實際上,早在今年一月,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曾在采訪中表示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無奈。廣東七成以上的欠發達縣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到本級財政性支出都在1/4之上,但仍然無法與能享受大量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中西部地區相比。不過,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較發達城市手上還是有很大的主動權。省內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有責任通過幫扶的形式對欠發達地區的教育事業增加投入,主動積極地幫助粵北山區和東西兩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實施資金援助和政策傾斜。通過對地域上的經費存量調整,打破利益格局的封閉性,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讓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推動資源有機流動。 其次,有必要鼓勵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尤其在省內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為了提高教育質量,積極引導民間資金投資教育事業,尤其在開放性較高的高校教育里,通過與民間資本合作的政策提高高校科研開發和人才培養水平,不但有利于形成雙贏局面,也能緩解高校投資不足的瓶頸,騰出政府資金流動到義務教育領域。 另外,教育投入除了“要花錢”,還需要“花好錢”。未來廣東除了需要不斷調整教育投入的結構,加大投入以外,如何科學、合理地分配教育經費,也是教育部門需要解決的難題。良策需要穩定的機制來保障,這就呼吁廣東省在教育經費上要有清晰的預算,從預算制定到其合理發放使用,都要公開透明并接受社會監督,建立一套有法律約束力的撥款制度。 參看剛剛結束的高考錄取工作,廣東省考生數量雖然全國第一,但一本錄取率卻排名靠后,可見廣東的教育瓶頸問題亟待重視。只有對癥下藥,廣東的教育水平和經濟水平才能并駕齊驅。 (雅婉) |
相關閱讀:
- [ 06-30]教育還賬,經費要給力
- [ 06-18]可建立國家教育公務員制
- [ 03-19]市場邏輯“重傷”中國教育
- [ 03-06]180萬筑“巢” 緣何引不來“金鳳凰”
- [ 01-27]小升初就近入學,均衡教育資源是關鍵
- [ 01-21]“代表問跑官員”,這樣的監督夠勁
- [ 11-21]教育公平是要“就上”而非“拉低”
- [ 11-11]學前一年免費教育 南京帶了個好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