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調查顯示,70.2%的受訪者關注網絡社交媒體中的養生帖。養生信息除了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中傳播,也在網絡,尤其是社交媒體中備受追捧。然而,不少熱衷分享養生帖的網友卻往往忽略了對其科學性的考證。(6月24日《中國青年報》) 有人調侃稱,微信朋友圈自橫空出世以來,就逐漸形成了兩大神秘江湖幫派:養生黨、雞湯黨。這兩大幫派主要有三大任務:一是折騰人類的日常食物,二是折騰人類的日常生活,三是折騰人類的精神世界。不久前,央視“焦點訪談”就以《微波爐的“秘密”》為主題,深入剖析所謂“微波爐輻射會致癌、微波爐烹調食物會導致營養流失”等時髦的謠言,提示微信公共賬號中存在大量的虛假養生信息。 養生常識語不驚人死不休,背后自然是勃興的健康剛需與營銷鏈條在作祟。日子好了,養生保健需求就來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健康產業年產值5600億元左右,2015年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值預計將達到1萬億元。從國家層面來說,2013年以來,針對我國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政府多次提出促進發展健康產業,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遺憾的是,正規的養生市場基本是“有交易沒規矩”,坑蒙拐騙不絕于耳,加之各種“巴馬神話”、“民間偏方”蠱惑眼球,本該科學理性的養生常識,反倒時時閃露出妖異的魅色。 針對養生亂象,調查中,65.8%的受訪者建議將傳統養生知識納入中小學課本中。養生常識普及從娃娃抓起,或者作為傳統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不說強身健體,起碼能對天花亂墜的謠言從小就增強免疫力——既不至于長大了還在為朋友圈瞎傳的養生謊言而糾結,老了也不至于活在各色保健品的陰影里。實踐而言,其意義堪比“反腐從娃娃抓起”、“禁煙從娃娃抓起”。當然,至于“有利于幫助少年兒童抵制垃圾食品,也有利于提高父母的營養和養生意識”,這屬于更高層次的價值期待。 正如沒有買得起房也得看電影娛樂一樣,作為基本的健康需求,它并不分貧富貴賤。或者可以這樣說,基礎的養生常識,應成為公共供給的一部分,應該由政府來兜底;而高級的養生服務,則可以讓貨幣化的市場去傷腦筋。一句話,與其放任真偽莫辨的養生帖誤導輿論,倒不如醫衛部門等多些職能作為。 |
相關閱讀:
- [ 06-25]別讓蒙人的養生帖瞎折騰
- [ 06-06]微博上的“養生”帖怎么看?
- [ 05-26]讀懂“顛覆性意見”背后的真味
- [ 02-27]“神醫”病倒別當笑話看
- [ 09-26]政務微博應多談“政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