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明確,中小學校每月至少要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幼兒園每季度至少要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 教育部再發《指南》,以提升學校應急疏散的組織水平,強化師生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安全素養。可謂用心良苦,值得點贊。 不過,國內學生安全教育落實情況并不容樂觀。由于沒有強制性規定及相應考核約束,絕大多數學校盡管都開設有安全教育課程或發有《校園安全知識手冊》,但“有預案不預演”、“搞形式走過場”等共性問題依然明顯。諸如“填填空、畫畫鉤”等膚淺形式,根本無法確保安全教育的效果。去年5月,博羅縣“手拉手”救援致多名學生溺水事故——貌似見義勇為卻明顯違背救援常識——足以說明問題。同時,筆者了解中發現,越是基層學校對此越缺乏系統認知和規范實踐。許多鄉鎮中小學校會以“時間有限”為由,對疏散演練的次數執行“最低標準”,而一些民辦幼兒園則更是行事敷衍。更奢談逃生演練細節。相對于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每年仍多發中小學生及幼兒安全事故,則不能不追問反思。 安全教育關乎生命安危和社會安寧,不能掛在墻上、停在嘴邊。在美、日等發達國家,疏散逃生、緊急救援等安全教育就是從娃娃抓起的,不僅周期長、內容多,而且注重細節和效果考核,是名副其實的必修課。蓋因這些安全技能即便一輩子用不上,而一旦用上了就可能影響一輩子。 出臺《指南》固值點贊,安全教育卻任重道遠。作為教育主管部門,須依法對學校開展“每月至少一次”的應急疏散演練及安全知識教育進行督導,尤其“在校生較多的城鎮中小學、農村寄宿制學校適當增加演練次數”;同時補充完善有關強制性規定以及對在校師生的技能考核,并結合本地區實際模擬逃生細節,以達到“以演提能”、“授人以漁”的實效。而作為媒體及公眾,則要多做問題曝光、少做政績宣傳,通過監督倒逼學校安全教育形成常態、育出成效。真正讓應急演練的必修課成為挽救生命的關鍵一課。 劉健(知名時評人) |
相關閱讀:
- [ 03-05]新疆烏魯木齊市各校將落實每年8次應急演練
- [ 03-05]應急演練進校園 可別走過場
- [ 03-05]福州:防恐防暴演練現場 圍觀群眾趕都趕不走
- [ 03-03]平潭邊防防暴處突演練
- [ 02-27]海軍陸戰隊兩棲裝甲車首練寒區 將演練進攻城市
- [ 02-24]海軍三艘塢登傾巢出動演練搶灘登陸 現場“步步驚心”
- [ 02-09]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開展實戰條件下后勤保障演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