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醫療糾紛日益增多,由此引發的“醫鬧”儼然成為一個新興的“職業”。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條文對“醫鬧”的立法治理不明確、執法力度弱、威懾力差。為預防處理“醫鬧行為”,最大限度保護廣大患者和醫護人員合法權益,根據我國有關法律,在廣西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劉秋玲等12名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出臺<廣西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置條例>的議案》,建議立法嚴打“醫鬧”。(1月21日《南國早報》) 因為對醫療事故存在爭議,患者家屬失去理智,在醫療機構焚燒紙錢、擺設靈堂、擺放花圈、聚眾滋事;非法攜帶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管制器具進入醫療機構;侮辱、威脅、恐嚇、故意傷害醫務人員或者非法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等等的“醫鬧”行為,妨礙醫院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因此,嚴打“醫鬧”很必要。 但是,嚴打“醫鬧”,并非單純地針對患者一方,更要求醫院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也要嚴懲醫療粗心的行為。 “醫鬧”現象的產生,除去患者和家屬由于缺少相關醫療常識,對于醫生和醫院的治療流程、方法和效果等產生誤解以外,還與醫院的一些服務程序上的設計缺失有關,與醫生的治療疾病時的業務局限和責任的心缺失有關。如果,醫療事故完全是醫院和醫生的瀆職和失職造成的,不問青紅皂白地嚴打“醫鬧”,必將產生惡劣的社會效果。因此,判斷過失,區別對待,是嚴打“醫鬧”的前提。 不可否認,如今,一些醫院給醫生下達了繁重的經濟指標,他們為了完成任務,不惜采用欺瞞的手段敷衍患者;為了獲取經濟效益,不惜違背醫療道德;醫院為了配合醫生,在制度設計上“胳膊肘往里拐”,處處給患者找麻煩,引起患者的不滿,進而懷疑醫院宰人作假。這正是因為醫院沒有瓜田李下的避嫌意識,才落下了“醫鬧”的心病。 醫院在提供常規服務時,常常將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擺出一副清冷高傲的架勢,將“方便”的主動權留給自己。這就意味著,他們將諸多的“不方便”扔給了患者及其家屬。但凡在醫院看過病的人,都數落出幾個其非人性化的服務弊端。如果醫院能夠予患者方便,那么,患者的不滿就會大大減少,“醫鬧”也就不會失去理智。 因此,減少“醫鬧”現象,既需要嚴打無理取鬧者,更要厘清其背后深層次的醫療道德問題和服務質量問題。唯有下大力氣抓好最關鍵的問題,認真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放下身段,主動和患者實現有效溝通,患者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醫生的工作,“醫鬧”也才能夠變為“醫愛”。 |
相關閱讀:
- [ 01-08]浙江出臺醫療糾紛案審理意見 要求嚴打“醫鬧”
- [ 12-20]醫療鑒定專家庫仍離不開信任做基礎
- [ 12-06]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王佩蘭:構醫患“緩沖帶”
- [ 11-28]揭秘職業醫鬧“生意經”:隨時出手 敲詐分成
- [ 11-14]像治酒駕一樣治醫鬧是否可行?
- [ 11-14]廣州警方處置一起醫鬧事件 4名患者家屬被行政拘留
- [ 11-08]“職業醫鬧”說破了調解制度的真相
- [ 11-08]劉延東:嚴厲打擊“醫鬧”等違法行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