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不能滑向企業化
2013-11-19 07:40? 徐立凡?來源: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去行政化,首先凸現的是公共性,而非企業化。就當下而言,政府部門與可以脫鉤的事業單位脫鉤,建立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是觀察事業單位能否真正打破“混搭”亂局的關鍵所在。 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提出:“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創造條件,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這一改革方向早已是民心所愿,一旦落地將發揮出巨大的改革效應。 因為歷史原因,有的事業單位迄今行使著政府行政職能,在利益考量下將政府的公共服務性異化成了尋租服務,既牽扯到公共服務水平的普遍提升,還成為一些政府部門追求并實現部門和小集體利益的平臺;有的事業單位行政化氣息濃郁,與社會需求、行業規律脫節,導致價值取向扭曲,抑制了社會發展應有的創新氛圍。 公辦事業單位,特別是學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本就是公共服務和創新的策源地。 長期以來,因為經濟利益和行政化的交錯,搭建起了復雜的利益格局,導致教改、醫改和科研體制改革舉步維艱。就公眾的日常經驗而言,教師無育才之想,科研思當官之路,醫院謀發財之道,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有時甚至成為局部社會矛盾的爆發點。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與沒有抓住去行政化這個要害有關。實際上,公辦事業領域的高度行政化,本就是計劃經濟思維的遺留物,要打破由此形成的運行機制和思維慣性,推動改革進程,就必須從去行政化入手。去行政化,解決了改不動的問題,并打開了下一步改革的廣闊前景。 前景在于,一方面,打破行政化的籬笆將對行業內人員起到導向糾偏的作用,讓教育回到教育家辦校的正軌上,讓醫院的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強調,讓科研體系專注于研發。另一方面,公辦事業單位成為與其他社會組織平等的社會主體后,有利于用市場化的方式配置資源。比如,公辦教育與私立教育的平等待遇,有助于吸引更多社會力量辦學——這恰是中國的長期傳統;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不得不展開的競爭,有助于公共醫療服務水平的普遍提高;科研體系與產學體系的掛鉤周期也可以大大縮短,并激發出更多的創新創業精神。 當然,實現這種公辦事業水平普遍提高,社會活力普遍增強的前景,不是一個取消行政級別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看到,不少事業單位缺乏進入社會搏擊的勇氣,仍貪戀掛靠行政化體系的遮陽傘,因此缺乏主動改革的動力,而一些事業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同樣貪戀事業單位提供的諸多便利。取消行政級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必須切割本應進入社會的那些事業單位與行政體系千絲萬縷的聯系,讓社會而非政府部門定其生死。形成了這樣的倒逼機制,事業單位才能真正發育為成熟的、可信賴的社會組織,為公辦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還需厘清不同事業單位的屬性,確立其發育方向。過去,簡單的一句“事業單位企業化”,造成了不少迷思。需要強調,公辦事業單位不能向企業化方向發展。 去行政化,首先凸現的是公共性,而非企業化。就當下而言,政府部門與可以脫鉤的事業單位脫鉤,建立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是觀察事業單位能否真正打破“混搭”亂局的關鍵所在。 本報特約評論員 徐立凡 |
相關閱讀:
- [ 11-19]讓行政化的樓市調控逐步退出
- [ 11-19]取消高校行政級別還需回歸教育本位
- [ 10-28]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啃骨頭”要用鐵齒銅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