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政策是蔑視公眾
www.xpshebei.com?2013-03-27 06:54? 王 江?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公開場合不安排記者提問采訪,會議結束后主辦方要求所有相關人士不接受采訪,發言和會議材料不談如何放開市場讓民營資本進入等實質內容——日前,記者在昆明受邀參加了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啟動大會,內容包括電信市場向民營資本開放等涉及社會關注的民生熱點??刹怀邢雲s經歷了主辦方的“三不”政策,恰如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既然被邀請,卻又被“三不”,究竟是什么讓會議主辦者在面對媒體時表現得如此“又愛又恨”?很明顯,主辦方邀請記者前往的目的,是希望會議本身能被報道,通過新聞媒體“廣而告之”,提高影響力。但“三不”的做法,又是在怕什么呢?有人猜測涉及所謂“商業秘密”,也有人認為是“話題敏感”。無論哪個原因,新聞媒體在這場啟動大會上,似乎只被當成了“擴音喇叭”,而它代表的廣大民眾的知情權,卻被“三不”政策給擋在了會場之外。 的確,在一個越來越開放、多元的社會中,不同媒體的報道角度不同,報道形式各異,也確實存在一些報道以偏概全、忽略事實的情況。但大多數媒體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維護公眾知情權,保障公眾監督權。 而那些在媒體報道面前或大呼冤枉,或大叫吃虧的某些人、某些機構,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究竟是媒體的報道讓其“原形畢露”,促使其“改邪歸正”了?還是由于設置“高門檻”,越權“指揮”報道,從而導致媒體缺乏及時有效的權威信息來源,不能夠及時全面反映情況? 無論如何,連古人都知道“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怎么到了一個信息多元、開放的現代社會,反而要被“防火防盜防記者”替代了呢? 堵是堵不住的,逃是逃不過的。與其挖空心思用“三不”政策“利用”媒體,為什么不多點時間“三省”吾身,好好練練與媒體溝通的本領呢? 摘編自新華社3月25日電文/王江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6-13]湖南教育廳“三不”回應何以使人憤怒?
- [ 07-20]達芬奇“三不主義”危及市場信譽與規則
- [ 05-15]80后三不女叫板70后三不女,誰更出眾
- [ 11-20]傲慢資本驅動下的“三不毒誓”怪況
- [ 09-25]鄧婕回應"三鹿"代言事件",三不"難堪了誰?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