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藥價“暗扣”重在招標監管
2012-10-22 09:22? 余明輝?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鄧宇虹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部分縣市試點取消15%的藥品價格加成。業內人士指出,醫院公開的“明加價”易改,但還有一些不公開的藥品加價,比如進院費、鉤標費、統方費等“暗加價”卻難防,也涉及患者的切身利益,有待于通過醫改進一步解決。(人民日報10月17日) 顯而易見,藥品“暗扣(暗加價)”不僅會損害患者利益、腐蝕醫務人員,還會無形中消解“藥價零差率”的美好初衷,讓破除“以藥補醫”政策大打折扣,不利于從根本上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而之所以會“暗扣(暗加價)”洶涌,除了財政補貼不到位,從根本上說還是由于醫改政策不徹底、配套措施不到位。但就目前政策層面來講,主要還在于監督措施不得力、部門配合不緊密造成的。 眾所周知,目前群眾用藥主要由兩個渠道,一是從醫院購得,二是從社會藥店購得。公立醫院藥品主要是通過統一招標采購,而社會藥店則完全是自由的市場交易。一個讓人心痛的事實是,原本經醫院集中招標采購賣出的藥品,理應價更低,可實際上醫院賣的卻比社會藥店貴的多。面對質疑,最多也看似最有理的解釋是“招標價就這么高”。也就是說,醫院的藥,從招標進院就高了,以致于有人高呼莫讓“招標藥”成“高價藥”甚至“天價藥”的幫兇和遮羞布。 而實際上,在層層監督和政策面前,絕大部分醫院的確不敢私自在招標價之外加價銷售。但時下一個通行的潛規則就是,通過醫藥推銷員(醫藥代表等)做手腳,把進院費、鉤標費、統方費等加進藥價,然后暗地運作招標投標且中標,最后通過發票開招標價而實際收款卻扣除相關“暗扣”款的手段返給相關人員和機構。這表明,一方面,藥品招投標政策已經被某些利益群體鉆了空子,他們在中標價、批發價、零售價等多個環節,相互勾結形成隱秘利益鏈條,成為推高藥價的幕后黑手;另一方面,藥品招標采購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確還存在執行不力、監督不強等問題。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公立醫院“暗扣”之后藥價虛高的窗口和機會。 有比較才有鑒別,有追查才顯真相。藥品招標環節的監管理應成為解決“暗扣”的法門和關鍵環節。一方面,為保證藥品招標采購相關政策的全面執行,有關監督部門須加強事前和事中監管服務。相關部門應當不斷探索完善醫藥招投標辦法,并全程或適時介入招標工作之中,為招標采購的陽光、高效、廉潔運行“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強化事后監督。醫院的藥價高還是不高,只要與市場一比較便知。如果醫院與市場差距明顯,就要及時倒查該品種(批次)藥品是經過醫院誰手鉤劃(需要)誰手批準(簽字)進入醫院,又是通過哪些部門、哪些人員進入當地藥品招標采購目錄,又是如何最終競標成功,最后這些高價藥又是通過哪家藥企那些醫藥批發企業和人員供給各醫院的。然后要求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說明所謂的集中招標價為什么比社會零售價高的原因,不能合理說明原因的或者說即使能夠說明原因,但價格與社會比明顯高得離奇的,物價部門、紀檢部門和醫藥衛生監督部門就要及時啟動藥品價格倒追機制,利用“倒追法”刨根問底,還原醫院藥品價格的來龍去脈,對嚴重違規者,該法辦的要法辦,該黨政紀處理的要黨政紀處理。甚至可以建立全國性的“藥品價格黑名單”,把嚴重違價的藥企、藥品批發企業、醫藥推銷員錄入黑名單,嚴格限制其以后再進入藥品銷商行業,以此擠出藥品價格虛高的水分。 當然,要使“倒追法”對藥品招標采購起到切實的“事后”監督作用,還亟需一些配套措施。一是加大藥品招標采購地域和層級協查機制,以便“倒追法”能夠順利進行下去。二是建立招標藥品價格異常舉報、追責和激勵制度。三是盡快從國家層面建立基本藥物交易所制度,讓藥物價格也和其他商品價格一樣全國透明,讓藥品黑幕無處上演。同時,抓緊進行全國藥品出廠價調查取證工作,建立全國藥品價格信息庫,實行進庫掛牌售藥,不在此信息庫掛牌的藥品,不得上市銷售。 |
相關閱讀:
- [ 10-17]售含“藥”食品僅判退款就行?
- [ 09-18]藥品“明扣”比“暗扣”陽光嗎?
- [ 09-17]藥品監管何時不再“剪不斷理還亂”
- [ 08-17]藥品安全黑名單別成“沒牙老虎”
- [ 07-23]食品藥品的安全防線需要民間力量
- [ 06-04]藥品安全“黑名單”可以更完滿
- [ 05-08]藥品監管不能適用“法海戰術”
- [ 04-19]醫生價值上去,藥品加成下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