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學術不端既應自訴也應公訴
www.xpshebei.com?2010-07-14 09:41? 熊丙奇?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熊丙奇 21世紀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據其博士論文出版的著作《道德理想國的覆滅》被指抄襲,朱學勤本人第一時間回應,吁請母校復旦大學與現任教學校上海大學立即啟動學術調查程序。記者獲悉,7月13日,朱學勤已經向復旦大學遞交了正式的調查申請。(新京報網7月13日)
三天前,朱學勤先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真相總有大白天下的那一天,壞事會變成好事。”(《第一財經日報》7月11日)在筆者看來,朱學勤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尚需時日加以調查,而如果授予其博士學位的復旦大學和如今供職的上海大學能夠應朱先生的調查申請,啟動獨立的學術調查程序,此事已然“從壞事變為好事”——不僅僅對朱先生,對中國教育界和學術界來說,都有標本意義。
就學術不端的處理而言,我國教育界和學術界,以至社會輿論,目前流行的方式是,每個人都來做“判官”,都對是否涉嫌抄襲、造假發表自己的意見。貌似爭論熱烈,卻是一地雞毛。而正常的學術不端處理,是需要學術共同體按照基本的學術規范,進行獨立的調查、聽證,不受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獨立做出處理意見的。因此,我關注的不是具體的學術不端事件,而關注是否有健全的程序,對學術不端事件進行符合學術規范的處理。因為只有健全的學術不端處理程序,才可能終結對學術不端當事人的質疑,同樣,也只有依靠健全的程序,才會避免對學者的中傷——道理很簡單,假如沒有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機構來最終認定是否存在學術不端,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無根據地質疑,而在質疑那一刻起,被質疑者就永遠成為學術不端疑犯。
相關新聞
- 2010-07-13“抄襲門”判定不能以今律古
- 2010-07-13以歷史的視角看待汪暉與朱學勤事件
- 2010-07-09汪暉事件,請母校莫忘校訓
- 2010-07-09學術打假不是一場“墻倒眾人推”的游戲
- 2010-07-06唐駿回應“學位造假”事件:這就是一個偽命題
- 2010-07-02福建一社團擬設立"閩都學術獎" 獎勵金融領域人才
- 2010-06-16丘成桐:取消院士兼職 學術水平將提高一倍
- 2010-06-09“自揭家丑”的為什么不是行為者本身?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