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無理由退貨給予了消費者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而運費由消費者承擔。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改的《 消費者權益 保護法》,這是該部法律20年來首次大修。修改后的消保法在多方面進一步保障了消費者權益,對網絡購物、個人信息保護等新領域、新問題的規范成為亮點。
新修訂的消保法規定,在特定條件下,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消保法還規定,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亮點
網購七日內可無理由退貨
消費者李小姐在網上看中了一款皮包,貨品到手后才發現色差極大,拉鏈根本沒有照片上的質感,而且到處是線頭,做工粗糙。李小姐想退貨,卻被賣家以無質量問題拒絕。
隨著消費 結構逐漸調整,網購糾紛已經屢見不鮮。2013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網絡購物投訴16408件,同比增長99.7%。網絡消費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宣傳與實物差距大;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售后服務爭議多等,這些問題正考驗著網購行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網絡購物新情況,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新增非現場購物信息披露制度等多方面強化了消費者維權保障。
修改后的消保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備受市場關注: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該條例規定,由消費者定作的、鮮活易腐的、數字化商品、報紙期刊等商品,以及其他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另外,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
新增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引發了各方討論。有分析認為,該規定會導致網購退貨率激增,增加了商家的運營風險,坊間甚至有了“七天后悔權,商家都得死”的說法。
對此,騰訊公司高級法律顧問趙治在接受《經濟參考報(微博) 》記者采訪時表示,“后悔權”有助于樹立消費者網購信心,進一步確定電商產業的整體優勢。雖然與傳統 零售業 相比,電商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但畢竟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對網購還有一定的陌生感及不信任感,“后悔權”的出臺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網購的信任程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處長石宏表示,無理由退貨制度給予了消費者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而運費上由消費者承擔,則是從利益平衡的角度考慮的,有利于促進消費者理性退貨。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賈東明提醒消費者,如果商品本身有質量問題,不應按照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定進行辦理,而是按照消保法關于不符合質量要求商品的退貨、更換及修理的相關條款進行操作,并由銷售者承擔運費。
另外,修改后的消保法還強調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責任。
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該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趙治表示,以上條款增加了電商平臺的企業責任,同時也增加了經營風險,運營成本也會有所提高。預計未來電商平臺對經營者的審核會更加嚴格,會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