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廣昌段: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2025-02-10 22:4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江西廣昌2月10日電 題: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廣昌段: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記者 張明新 王修君 吳鵬泉 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昌段甘竹片區),記者見到甘竹鎮居民堯輝蓉時,其正在參加一場紅色故事宣講活動。她說,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應該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 2月9日,中新社“新春走基層”采訪報道組一行參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昌段甘竹片區),聆聽紅色故事、追尋紅色記憶。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昌段甘竹片區)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甘竹鎮羅家村。采訪報道組一行甫一下車,濃濃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村口廣場矗立著“中央紅軍長征故事從這里講起”的雕塑,村內遍布紅色標語和紅軍彩畫,仿佛穿越時空再現紅軍在廣昌浴血奮戰的英勇歷史。 廣昌地處武夷山西麓,是原中央蘇區的北大門。正是這一特殊戰略位置,使廣昌成為第五次反“圍剿”國共雙方軍事爭奪的焦點。 據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昌段甘竹片區)講解員鄧小芬介紹,廣昌保衛戰于1934年4月10日打響,戰線從甘竹北邊的延福嶂、羅家堡,一直延伸到縣城20余公里,到處硝煙四起、戰火紛飛。 同年7月下旬至8月底,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在廣昌高虎腦境內進行了大規模激烈戰斗,就是著名的高虎腦戰役。 廣昌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叔敏認為,在廣昌境內發生的廣昌保衛戰和高虎腦戰役,是長征前夕中央紅軍和廣昌蘇區人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英勇戰歌。革命先烈用熱血在廣昌境內構筑的一座座歷史豐碑,值得后人永遠敬仰。 為把紅色印記永遠銘刻進人們的血脈,江西廣昌全力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昌段甘竹片區),讓珍貴的古建筑、紅色遺址遺跡得到保護利用,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我們這里已經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教育及各類黨建研學的重要基地,就連小孩子都在慢慢了解以前發生的紅色故事。”堯輝蓉深感當地的紅色氛圍愈發濃厚。 9日一大早,居住在廣昌縣城的黃海飛,驅車約20分鐘帶著兩個小孩前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昌段甘竹片區)參觀,“雖然孩子還小,可能不太懂,相信通過瞻仰紅色遺跡、聆聽紅色故事,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撒紅色的種子。” 近年來,江西廣昌縣圍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這一主題,組建紅軍后代、老黨員、教師、學生、黨員干部、理論工作者等為主體的紅色宣講隊伍,開展“廣昌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廣泛傳頌紅色故事。 紅色故事講述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紅色劇目再現革命先烈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要讓這一抹紅色永遠鮮艷,不僅要加強保護傳承,還要創新藝術表達。 對此,江西廣昌通過打造紅色經典原創戲曲《紅蓮花開》、創排《一件軍大衣》《廣昌路上旌旗紅》劇目、編撰《浴血廣昌1934》《紅星閃閃——廣昌紅色故事集》《廣昌路上紅爛漫》、拍攝紅色電影《浴血廣昌》、推出廣昌紅色印記系列短視頻等一系列舉措,深入挖掘傳承、創新發展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基因融入民眾日常、刻入城市肌理。 潺潺旴江蜿蜒百折,吟唱著當年紅軍向死而生、淬火成鋼的苦難輝煌。烽火散去,豐碑屹立。如今,薪火相傳的紅色基因,是廣昌人民走好新長征路的強大精神動力。(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