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福建”,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我省擘畫的宏偉藍圖,也是省十次黨代會確立的奮斗目標。“再上新臺階 建設新福建”,就是要按照“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要求,激發全省干群的憧憬和力量,推動福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新福建的首要之義,就是機制活。“機制”一詞最早源于希臘文,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引申到社會領域,就產生了社會機制、經濟機制。機制的建立,一靠體制,二靠制度。所謂體制,主要指的是組織職能和崗位責權的調整與配置;所謂制度,廣義上講包括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以及任何組織內部的規章制度。也可以說,通過與之相應的體制和制度的建立,機制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體現。由此不難看出,機制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在政府層面,就是要簡政放權。省委書記尤權強調,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效率,為企業打造公平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在企業層面,就是要通過組織職能和崗位責權的調整與配置,釋放生產活力。兩者之者,既相互制約,又互相促進,不可偏廢。建設新福建,機制活是根本保障,實現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就有了活力之源、動力之源,是發揮福建優勢和潛力的根本舉措。實現機制活的最主要方法,就是改革。在各級政府和企業持續的深化改革中,建立和創造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機制、新體制。 作為經濟學概念,產業是指由利益相互聯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個相關行業所組成的業態總稱。產業優可以從四個方面體現,一是更低的生產成本和機會成本,比如原料、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價格低、質量高;二是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營銷能力,把現有資源更好地利用,產品有好的銷路;三是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也就是有定價能力;四是形成產業的集群,或者完整的產業鏈,產生很強的外部規模經濟。要清楚認識到的是,勞動力成本成本提高,是大勢所趨,也是提高勞動者再生產能力的需要。因此,產業優更多體現在其他方面。具體來說,就是要對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要推動主導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要加速培育新興產業,要提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面向消費者,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是民生之本。產業的優化布局和改革創新,要與當地的勞動力供給、畢業生就業規劃、失業人口再就業規劃形成良性的互動提升機制。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