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單”制度不僅有其“名”更要有“實”
2016-05-06 08:56:44??來源:中國安全生產網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日前,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要求切實強化安全生產 “黑名單”制度,每年至少約談1次黑名單單位負責人。(見 5月4日 中國安全生產網) “安全生產黑名單”,這個叫法已經出臺很久了。國家安監總局是毫不客氣、一點兒都不留情面,什么央企、國企、民營企業,也別管你來頭多大、有什么金字招牌,倒都一視同仁,完全按照相關制度執行,指名道姓的公開曝光。《安網》和《安報》近幾年沒少披露這方面的信息。可不要以為這是一陣風,吹一吹、刮一刮就完事了,國家安監總局對這些上了“黑名單”的企業,不僅沒手軟而且關注度和監管力度還在重重加碼,現在還要求每年至少約談一次“上榜”單位的負責人。反觀各省(市)地方的安全監管部門相比國家安監總局,在黑名單的查處力度上,就差了很多、弱了很多,也更鮮有作為。 筆者認為,“黑名單”制度,不僅要其“名”,更要有其“實”。否則“制度”就變成了空文、廢紙,啥作用也不起。在地方上,每年都有安全生產考核,無論到誰家、哪個部門,都能給你拿出幾大盒子文件、制度、規章,不是印發就是轉發,看似都挺齊全,但具體執行和落實咋樣,那可就不好說了。還以黑名單制度為例,一條條、一項項,規定得都很清楚、明白,但究竟有沒有企業上了黑名單?這些被黑企業又在生產和運營中受到了什么影響?企業負責人對于上“黑名單”有什么教訓和感觸?想必很多地方文件雖然發了、印了,但實際上卻并沒有什么企業受到問責和處理,也就是說:這“黑名單”的確有,可僅僅是有個名頭而已,直白的講,只是為應付上面檢查、督查罷了。 (朱凱)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