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九一八”:令人難忘的抗戰老兵
2015-05-24 17:01:34??來源:福建國防教育網 責任編輯:鄭思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張樸生:一雙布鞋擋刺刀 面對冷血的日本鬼子,參軍后的張樸生苦練刺殺技術,決心以鐵血對冷血。 60多年后的今天,歲月已侵蝕了老英雄張樸生硬朗的身軀,但說起當年的崢嶸歲月,老英雄的眸子里仍不時閃過恰似電光的英氣,像當年烽火的回射。 經歷過10幾場大大小小戰斗的老英雄也掛過彩,是在打石島時受的傷。 經過戰爭死神甄別后的老英雄身體比較抗折騰,雖屢染小恙,但無大礙,2002年前后,年過八旬的老英雄還能騎車20公里,到海邊釣魚。 還是回過頭來說,老英雄60多年前,是怎樣躲過背后鬼子刺來的這一刀? 當時八路軍的武器彈藥不及日本人, 于是八路軍常常采用夜戰、近戰, 近戰常用的便是拚刺刀。當代都市人也許無法體會冷兵器時代的刺刀喋血對拚。作者曾經問過張樸生老英雄:"拚刺刀時會不會有些猶豫?" 我不敢用"怕"這個詞, 張樸生老英雄反而直截了當:"你是想問怕不怕吧? 嘿, 那時候哪有功夫想這些, 再說, 越怕死, 死得越快。" 拚刺刀是很殘酷的,這就不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殺技術,而且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可不是隔著山頭放槍,而是直接面對對手的眼神、體味、喘息,敵人、戰友的尸體瞬間便在你的面前倒下,流滿地的腸子充斥你的眼,血腥味充溢你鼻孔,怒吼、慘叫、呻咽塞滿你的耳朵。 八路軍裝備不如鬼子,遠距離交火是要吃虧的,靠近了,以鐵血對冷血,一命換一命。畢竟是在我們的國土上,我們受得了對等消耗,甚至不對等消耗。但這不是說鬼子刺殺技術不行,他們訓練嚴格,技術精湛,而且士兵配有帆布防護帶來防護腹部,早年的鬼子甚至像狗一樣戴著皮項圈,因為當時中國軍人很多用大刀,最著名的是喜峰口一仗,砍得鬼子頭顱紛飛。鬼子兵認為,身手分家,魂便回不了老家了,所以戴上皮項圈。鬼子的身高雖普遍矮小,但許多家伙長得粗壯結實,肌肉發達,無論是突刺還是格擋,都訓練有素。而且,鬼子的新兵往往進行喪盡天良的對活人刺殺訓練來練膽,練手。所以通過拚刺刀撩倒鬼子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話扯得遠了, 背后鬼子刺來的一刀刺上了張樸生沒有? 戳上了,但戳到張樸生背包中的一雙新鞋上,沒有戳透,這時旁邊的戰友趕過來, 一刺刀捅上了這個偷襲的鬼子。張樸生老英雄告訴作者,我們用的刺刀說是刺刀,其實是自制的刺錐,不像日本人的刺刀有良好的出血槽,刺錐出血槽功能不好,扎進去,血往往放不出來,刺錐就拔不出來。 戰友的刺刀這時就拔不出來了,鬼子這時還要做垂死掙扎,張樸生返過身來,一刺刀將鬼子釘在地上,讓其魂歸東瀛。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