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城村摸底調查后,劉必敬發現村民居住相對集中,2007年以前,村里沒幾幢水泥房。村部還是老供銷社遺留下來的舊樓,沿村部延展開去,盡是一排排黑瓦木構的老房子。供銷社舊樓前有個納涼的地方,村里余下的老人沒事就坐在這里說話閑聊,全村的年輕人寥寥無幾。村民們反映,現在村里沒什么事做,不閑著能干嘛。劉必敬聽了,心里就想幫村民尋條出路。寧化縣有家獺兔養殖公司,劉必敬實地了解情況后,覺得獺兔挺適合村民養的。劉必敬心想:再不濟,賺個零花錢也行吧。劉必敬一番努力,跑上跑下,村里的獺兔養殖場辦起來了。2008年爭取上級扶貧資金10萬元,村民自愿入股11萬元,采取與村民合伙方式,建立了村獺兔養殖場,養殖獺兔種兔300只;2009年爭取上級扶貧資金5萬元,村民自愿入股2萬元,村獺兔養殖場培育6000只商品兔,發動農戶養殖3000只商品兔,現已建成年發展種兔350只,培育商品兔近10000只的獺兔養殖基地村。
在城南村有這樣一組數字被載入了城南村的史冊。三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劉必敬為村里共爭取到資金390.1萬元,其中省級幫扶資金43萬元,派出單位幫扶資金126.62萬元,政策性配套資金212.5萬元,社會幫扶資金(含物資)28萬元(其中方田鄉項目20萬元)。資金用于改善生產生活設施共投入321.3萬元;用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共投入27.6萬元;用于促進社會事業進步共投入20.8萬元(其中:新修小學等投入6.1萬元,資助貧困學生 5.2萬元,慰問特殊群體 9.5萬元);用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投入9.8 萬元。村財收入由2006年的7000元增長到現在的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210元增長到現在的4437元,三年來新發展黨員4名,化解群眾上訪事件6起,解決民事糾紛3起,為民辦實事13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