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海西訪談
> 正文
訪晉江磁灶鎮黨委書記張文賢:從煙囪下的萬元戶到藍天綠地新產業
東南網-福建日報3月31日訊(本網記者 劉益清 整理)
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磁灶人有著很深很直接的感受。磁灶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調整優化結構、促進經濟科學發展的歷史。
早在宋元時期,磁灶生產的日用陶瓷,就出口到東南亞、中東諸國。改革開放后,磁灶陶瓷業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窯爐遍布磁灶鄉村各個角落,一根根煙囪高聳入云。磁灶的建筑外墻磚暢銷全國各地,換回大把大把的鈔票,當時人們形象地說:“每一根煙囪下面都是個萬元戶!”
帶來財富的同時,煤渣和粉塵、煙塵的大量排放,陶瓷業產生的污染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要讓陶瓷業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鎮黨委、政府把重心放在引導促進陶瓷業產品結構調整優化上,大力發展創新型、節能環保型、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如支持華泰集團公司開發出黑瓷復合太陽板、TOB陶板等一批低碳能源型、功能型的產品,這種環保型陶瓷新品貼在外墻上,不僅美觀好看,而且可吸收太陽能量,為居家供應熱水,已被上海世博會建筑所采用,頗受專家肯定。
相關新聞
- 2010-03-30訪三明大田縣委書記趙榮生:融入大局
- 2010-03-30訪漳州龍文區委書記蔣一婷:加快調整
- 2010-02-23訪贛州市委副書記陳春明:努力把贛州建設成為融入海西的示范城市
- 2010-02-02推動閩浙經貿合作 團結閩商回報家鄉
- 2009-12-17訪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海西先行先試潛力巨大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