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透過湛藍的天空,溫和地灑向閩西的群山萬壑。
龍巖市新羅區西安社區黨總支書記章聯生說:“前幾年,龍巖一年到頭都是灰蒙蒙的,如今,可是藍天綠水啦!”
據最新統計,龍巖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PM10(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值0.120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0.012 毫克/立方米;全年Ⅱ級以上天數259天。各縣(市)的空氣質量均達到Ⅱ級標準。
與此對應的是:今年1-10月,龍巖市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成為全省第四個年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的設區市。此中,環保機械產業功不可沒。
昔日的“污染重災區”是如何變成今日的“環保產業基地”?
改造:痛下決心壯士斷腕
龍巖是老區,又是山區,在我省還是個相對資源富區。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依靠資源優勢,通過政策推動,龍巖各類小水泥、小煤礦企業遍地開花,先后辦起132家水泥廠,其中30多家建在中心城市周邊和國道旁。據龍巖市經貿委調查摸底,僅位于中心城市規劃區內的18家水泥企業,年產水泥280.68萬噸,年產值6.84億元,稅收5487萬元,擁有水泥品牌16個,其中省著名商標4個,省名牌產品5個,國家免檢產品3種。
“它們曾是閩西工業的驕傲。”龍巖市政府副秘書長、調研員謝民健在接受采訪時感慨地說。
然而,就在生活日漸富裕的同時,老區干部群眾們痛心地發覺他們連藍天白云也難得一見。回頭細數,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9大工業行業中,竟有7個屬于原料高耗、利用率低的資源型產業。
“企業不消滅污染,污染就將消滅企業。”隨之,龍巖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重拳出擊,決心徹底改變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著力追求生態型發展。
他們首先拿老百姓反映最為強烈的水泥粉塵污染開刀,出臺了《關閉龍巖中心城區水泥污染企業實施意見》,采取資金獎勵、稅費和土地優惠政策及職工安置等措施,同時,限制生產許可證年檢發證、調整城市規劃區工業污染用地,從2006年起用4年時間,分4批依法關閉中心城市規劃區內的18家水泥立窯企業、水泥粉磨廠、水泥熟料廠。截至目前,中心城區關閉的水泥污染企業8家,為此,每年減少排放煙粉塵3754噸、二氧化硫530噸。龍巖在全省率先實施關閉中心城區水泥污染企業,為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工作積累了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