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就業有壓力,農民工打工無空間,泉州企業技工多缺失,皆是困難。福建方面抓住機遇,廣東“淘”工,淘出個三贏格局!
開工足:看泉州企業呈現回暖趨勢
機器轟鳴、車床飛轉,一條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一輛輛載貨車開出工廠。陽春季節,記者走馬晉江、石獅、南安……看到泉州各地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各級政府有序服務,抗擊金融危機有序有效地展開。
從2008年第四季度起,在金融危機重壓之下,與全國各地一樣,泉州市一些經濟指標也開始出現大幅回落跡象。面對困局,泉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千名企業家大會,提出“穩住大盤,固本培源,項目帶動,奮力發展”!在會上,泉州市工商聯主席、恒安集團首席執行官許連捷向全市企業家倡言:面對危機,無所作為,那不是泉州企業經營者的風格!越當此時,越要積極應對。會后《泉州晚報》刊發的第一篇報道不是書記市長講話,而是許連捷全篇發言。
泉州企業經營者強烈地感受到了這樣一個信號:危機面前,黨委政府與企業正在緊緊擰成一股繩!
泉州市迅速成立4個機構——全市工業生產總調度室、處置經濟風險企業應急保障協調領導小組、指導企業改制上市工作小組和“兩證辦理”協調小組,分別由一名副市長擔任主管,每半個月召開一次協調分析會,梳理、解決企業困難;同時,市縣兩級領導分別掛鉤全市804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盡力協助企業解決當務之急,為應對危機做好貼身服務。
“保企業、保增長、保就業”,讓中央的政策和省市的舉措在企業落地,用足用好!為保企業,在晉江,由政府出資成立的晉江市擔保公司,無需抵押、簡化證件,一周內便可為企業進行每筆500萬元的短期貸款,成立的第一個月便為3家企業辦理了貸款。為保增長,在石獅,由政府編印的一本《扶持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措施》的政策匯編,被分發到每家企業手中,里面收錄了所有從中央到福建省到泉州市頒布的43個方面、上百條政策及詳細的解讀。為保就業,泉州市率先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和裁員報告制度,并規定對被裁員工一律實行免費就業服務……
企業是本,項目是源,固本培源則發展穩。2009年福建省安排1萬多億元確定建設的526個重點項目,其中泉州市就占了兩成。
春到花枝俏,水暖鴨先知。最先感受回暖氣息的是10萬多戶泉州企業。原本一直擔心匯率變動、擔心銀行貸款的一批企業,開始穩住心緒,尋找市場,果斷接單。在政府的幫助下,3月初阿迪達斯、銳步兩家鞋企巨頭來到泉州考察,并最終決定將把訂單轉移至泉州的安踏等多個企業中;與此同時,經過政府的積極聯系,石獅市迪娜公司生產的胸圍、短褲獲得了國家質檢總局的產品免驗審核,成為了全國首家出口胸圍內衣免驗企業。“訂單現在已排到今年5月末,政府的‘三保’讓我們有了信心。”迪娜公司負責人說,“今年要新增員工600名以上。”
中央的扶持政策、福建“保增長”舉措成為企業主心骨,泉州“三保”措施陸續到位,成為企業支撐力!到2月,泉州市GDP和工業用電同比增幅雙雙超過20%;前兩個月的貸款投放量達到140億元,相當于去年下半年總量;到2月底,全市企業開工率達到98%以上……到3月,泉州市各項經濟指標已呈現明顯回暖趨勢!
據泉州市發改委最新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今年1—2月,泉州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6.58億元,增長3.9%;尤其難得的是,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增速2.5%。今年頭兩個月,全市804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工業新產品產值達到10.6億元,增486.4%,且產銷率達到97.26%,處于良性區間。
泉州人這樣對記者說:泉州與江浙發達地區的差距,近年來拉大了,我們希望在危機來臨時挺住,搶一把,趕三把,迎頭趕上去。差距往往是在困難時拉開的,戰勝困難就是抓住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