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馳名商標在這里誕生
1997年10月,在蔡金垵、蔡文良等經濟能人的牽頭下,80%村民聯合出資288萬元的福源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成為前蔡村最大的企業。經12年發展,福源成了國內最大的膨化食品企業之一,一班草根企業家,帶領村民們“南征北戰”,在全國市場上實現迅速擴張,已在遼寧、山東、四川、河南和我省長汀等地創辦了十幾家下屬企業,經銷網絡遍及全國。2005年,福源公司生產的“盼盼”牌食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06年,“盼盼”獲評中國馳名商標。去年,福源公司銷售收入超過17億元,同比增長70%多,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之年,進一步穩健擴張,擴大了內需市場。
去年,福源公司拿出盈利中的2000萬元分給股東,前蔡村民獲得的人均分紅達2萬元,這還不包括村民們創辦的其他企業收益和在企業上班的工資性收入。
在前蔡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別墅。福源等企業每年還向村里捐資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元,支持各種公益事業。寬闊的水泥村道、高高的村委樓、新穎別致的文化中心、燈光籃球場、南音社,都引人注目,令村民自豪。
村里幾乎所有青壯年勞力都在企業里就業。僅有的300多畝耕地,經流轉成為福源公司的原料基地,種上馬鈴薯等企業所需的作物。部分年紀較大的婦女,成為土地上的工人。村民李秀真說:“我們家近3畝地租給公司,一年收取約1000元租金,我幫公司種田,平均每月還有1000元的工資。”
李丕讀說,村里土地貧瘠,收成不高,而福源公司發展很快,需要擴建新廠房。村里規劃將原來種馬鈴薯的土地改為廠房用地,正在報批,到時候,全村勞力基本上都轉化為企業人員。“可以說,前蔡村現在已基本實現工業化了!”說這話時,李丕讀滿臉自豪。
采訪手記>>>
曾經貧窮的前蔡村,正在成為一個向工業化、現代化大步邁進的繁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村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村企共建,企業、村莊、村民在共同發展中,實現共贏。
晉江許多著名企業是家族型企業,而以福源公司為代表的前蔡企業,卻是典型的全民股份制,80%的村民成為股東。這是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現象。前蔡的發展模式說明,在一個土地貧瘠、缺錢少資源的村莊,發展現代工業,并非沒有可能。在農村資金不多又很分散的條件下,村民在“能人”的牽頭下,集資辦企業,讓農民轉型成為現代的產業工人、管理者。企業積少成多,由小到大,實現滾動發展,鄉村也能闖出一條走向工業化的現實道路。正是在發展過程中,企業壯大,農民增收,村莊繁榮,真正實現了合作共贏。
誠然,這樣的“草根”股份制企業在具體運作中還有許多需要規范和完善的地方,但這種新模式的確為“三農”深化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