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吳軍華 □ 李菁雯 “我的家在廈門灣,你的家在金門灣、澎湖灣,從前的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近日,由福建省婦女聯合會、廈門市婦女聯合會、金門縣婦女會、澎湖縣婦女會聯合主辦的“大手拉小手·筑夢贏未來”第14屆廈金澎親子夏令營成功落下帷幕。本屆活動共有來自廈門、金門、澎湖56個家庭的112名兒童及家長參加。 廈門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楊琪表示,廈門市婦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先行先試探索兩岸婦女融合發展新道路。 共筑兩岸“第一交流家園”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兩個多月前,兩岸家庭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海峽婦女論壇上同臺誦唱經典,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婦女姐妹1000余人相聚廈門,共享盛會。 廈門市婦聯以“海峽婦女論壇”為載體加大對臺交流,連續11年承辦“海峽婦女論壇”,累計吸引了十多萬的臺灣同胞參與交流。 精心打造廈金親子夏令營交流品牌,吸引約719個廈金家庭參與,促成662對家庭結對聯誼,廈金親子夏令營被列入國臺辦兩岸交流重點項目。2019年第十四屆親子夏令營首次延伸到澎湖,使兩岸親子家庭交流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 廈門市婦聯還積極推動廈門與臺灣婦女組織建立交流合作機制。早在2006年,廈門市婦聯與臺中市婦女會簽訂《關于加強廈門與臺中婦女交流合作的協議書》,確定人員互訪、推動兩地定期舉辦婦女界交流合作等內容,建立了長久穩定的交流合作關系。2017年第九屆海峽婦女論壇期間,廈門市婦聯與臺灣婦女會簽訂《基層婦女組織合作交流協議》,推動全市25個基層婦女組織、女性社團與臺灣基層婦女組織結對。廈門市婦聯還推動臺灣婦女社團在大陸設立首個辦事處——中華海峽兩岸婦女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廈門)辦事處落戶廈門市海滄區。 打造兩岸“第一就業家園” 今年6月15日,由全國婦聯主辦,福建省婦聯、廈門市婦聯共同承辦的“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攜手打造女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座談會在廈門市集美區廈門北站創業大街召開,“閩臺婦女合作發展基地”應運而生,為兩岸發展添動力、添活力。 2017年廈門航空作為全國首個國有集團企業在臺灣招聘乘務員,目前已有160多名臺籍女乘務員入職,成為臺灣民眾登陸一道靚麗的風景。婦聯也積極配合臺辦、旅游部門推動“首來族”3000多個家庭登陸來廈參訪交流。 廈門市婦聯還舉辦兩岸女大學生創業創新論壇、眾創起點營、臺灣女大學生“走進青創園”等活動,積極推動臺灣女青年來廈實習創業。2016年首次邀請臺灣女大學生來廈實習實踐,搭建兩岸女大學生就業交流平臺。組織在廈工作、生活、學習的女臺商臺胞召開座談會,為廈臺經濟社會發展和兩岸融合出謀劃策。 此外,還積極推動在廈臺生與“最美家庭”結對。2016年“遇見·美麗時刻”廈門最美家庭與在廈高校臺生結對聯誼活動在廈門舉辦,“最美家庭”代表和來自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的臺生以及廈門理工學院的國際生40多人結對子,用情感紐帶促進“兩岸一家親”親情傳遞。 建設兩岸“第一生活家園” 國家民政部網站日前發布《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優秀社區工作法遴選結果的通知》,公布了10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廈門市湖里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的“對臺服務工作法”榜上有名。成立于1998年的興隆社區因臺而設,是臺商臺胞居住、創業的聚集地。臺胞們常說“來了興隆就不想走”。 興隆社區婦聯積極參與“建設臺胞第一家園”工作,在推進婦女兒童工作中,社區婦聯吸納熱心婦女兒童事業的臺胞王和美及臺屬董貴英為婦聯執委,組建以臺胞婦女為骨干的愛心媽媽公益社團組織和臺胞志愿服務隊,為小區治理出謀劃策。 廈門市婦聯主動拓寬服務渠道,推動市臺商協會婦委會建設和臺資企業因地制宜建設“婦女之家”,全市婦聯組織共吸納13名在廈女臺胞兼任婦聯執委,市婦聯1名兼職副主席由市臺聯副會長兼任,集美區婦聯1名兼職副主席由熱心婦女兒童公益的在廈女臺商兼任。湖里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與臺灣同名社區——臺中市太平區興隆社區建立共建關系,首創大陸派駐社區干部赴臺駐點學習,成立大陸首個以臺胞個人命名的“熊麒個人調解工作室”,促進臺胞聯誼互動。 為創新服務形式,廈門市婦聯在全省婦聯系統率先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廈門、臺灣金門婦女群眾互動交流聯誼活動,依托市婦聯社會治理創新服務基地和各級基層臺胞驛站等陣地作用,積極拓展兩岸女性社會工作的交流分享。 廈門市婦聯還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建立臺胞姐妹微信交流群,加強與市臺商協會婦委會、兩岸義工聯盟、女臺胞藝術劇團等聯絡聯誼,把在廈門學習、工作、生活的女臺胞納入尋找廈門時代女性、優秀婦女、最美家庭活動。1名優秀女臺胞獲評福建省“三八紅旗手”,4戶臺胞家庭獲評市級“最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