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2月18日電(蔡金曼 記者陳瑜)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我國第一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18日17時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志著我國全面掌握了快堆設計、建造、調試、運行的核心技術,為后續快堆技術的發展、快堆產業化應用以及基于快堆及核燃料循環技術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實驗快堆于1995年立項,是我國快堆發展的第一步,核熱功率65兆瓦,實驗發電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備發電功能的實驗快堆,采用了符合世界快堆發展趨勢的主流技術方案和更先進的安全設計,并采用了更加接近商用快堆的主工藝參數,為大型快堆電站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2010年7月21日,實驗快堆首次達到臨界,2011年7月首次實現40%功率并網發電,達到了國家規定的項目驗收目標,2012年通過了科技部和國防科工局聯合組織的驗收。 截至目前,實驗快堆已經累計并網運行438小時,累計發電量超過300萬度,累計上網電量超過180萬度,并已同期開展材料和燃料輻照考驗試驗,后續將按照既定的試驗計劃,繼續開展滿功率下的緊急停堆、堆內自然循環和堆本體氬氣泄漏率3項總體性試驗及其他伴隨性試驗,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第一階段全部試驗內容。這些試驗的開展,將使我國獲得第一手快堆電站關鍵安全和性能試驗數據。 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在發言中要求做好后續性能驗證試驗,深入研發快堆技術,自主創新,盡快實現快堆工業化、產業化,為核工業跨越式發展,為我國“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核能戰略實施,為建成先進核燃料循環體系,為國家核工業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我國核能發展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快堆主要有三大優勢:一是增殖核燃料,可將鈾資源利用率從壓水堆的不到1%提高到60%以上;二是焚燒長壽命放射性核素,變廢為寶,將放射性危害減至最??;三是具有較高的固有安全性,是國際公認的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中的優選堆型。 2012年12月,中核集團宣布了自主創新的“龍騰2020”發展規劃,提出了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0萬千瓦示范快堆電站的戰略目標。 |
- 2014-12-19愛,是一曲溫暖和弦
——記漳浦地稅“尋找最美家庭”創建活動 - 2014-12-19本地投資者在自貿園區開戶 家庭財富或易全球配置
- 2014-12-18浦城縣婦聯領導班子到訪南平市“最美家庭”
- 2014-12-18武夷山市五夫鎮婦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出新招
- 2014-12-18桂林鄉婦聯深入開展“消防安全知識進家庭”活動
- 2014-12-18“福建省家庭文化藝術節”獲獎作品背后故事系列展播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