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12日電(記者王琳琳)“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計算和量子測量學科發展戰略院士論壇”上透露,由中國科學家完全自主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現已完成關鍵部件的研制與交付,衛星有望先于歐美在2016年左右發射,在軌設計壽命為2年。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首批確定的五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旨在建立衛星與地面間遠距離量子科學實驗平臺,并在此平臺上完成多項大尺度量子科學實驗。該項目啟動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國量子科學研究的領軍人物潘建偉團隊牽頭實施。 專家們認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關鍵部件的成功研制,不僅是中國保密通信領域“殺手锏”技術研發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從跟隨創新到引領創新、從集成創新到原始創新的跨越,同時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的重要創新,它有望將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備覆蓋全球的能力。 量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能量單位。在微觀世界里,有共同來源的兩個量子之間存在著“糾纏”關系,無論二者相距多遠,只要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變化,另一個量子就能立即“感應”,并做出相應變化。利用量子的這種“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就叫量子通信。 在保密通信領域,量子通信以絕對安全、超大信息容量、超高通信速率、超遠距離傳輸等特點,被全球科技界、產業界視為繼微電子信息之后,極有可能引發軍事、經濟、社會領域又一次重大革命的關鍵技術。它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 目前,量子通信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并向實用化發展邁進,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將其作為戰略項目。如果將全球量子通信技術攻關比做一場長跑競賽,那么,中國的起步并不是最早的。但是,經過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努力,目前中國已成功實現“逆襲”,躋身“第一方陣”,牢牢掌握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尖端技術。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曾評論: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中國或將先于歐洲和北美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建立首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 如今,中國距離這一預言的實現已越來越近…… |
- 2014-12-17飛魚科技上市:泉州兩位80后的奮斗之路
- 2014-12-17丹化科技:經營出現反轉,應關注下一步動向
- 2014-12-17永太科技:醫藥中間體再添重磅產品,未來業績將保持較快增速
- 2014-12-17凱諾科技:流通鏈條極致扁平高效,成就男裝“品類殺手”
- 2014-12-16星星科技14億收購華為供應商深圳聯懋
- 2014-12-16量子點技術引發全球色彩科技革命,TCL開啟量子點電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