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陷入"拆舊建新"怪圈
來源:新華網 2012-12-20 編輯:黃水來
又見老街拆,又見新房起 在24歲的湖南岳陽女孩唐秋芬眼中,洞庭湖邊、岳陽樓前游人如織的汴河街毫無歷史感。 “這條街是新修的,其實就是假古董,真正的老街拆的拆,破的破。”唐秋芬小時候經常去翰林街、樓前街、塔前街三條老街玩。而這三條支撐岳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的老街,卻面臨著去留兩難的困境——翰林街消失,樓前街癱瘓,塔前街命運未卜。 2011年1月起,住建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開展保護工作檢查。作為湖南省被抽檢的兩座名城之一,岳陽市因為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不力遭到檢查組嚴厲批評。另一座被抽檢的名城是鳳凰,盡管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相對到位,但由于過度進行商業開發,也被勒令整改。 “岳陽只重視保護幾座單體的文物建筑,比如岳陽樓、岳陽文廟、慈氏塔,不太注意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湖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柳肅說,鳳凰的老城區、老街區倒是保留不少,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度商業化,失去了傳統的風味,到處都是燈紅酒綠、吵吵鬧鬧的酒吧,失去了古代邊城的味道。 山東聊城是另一個“推倒重來”的極端例子。三年前,這座北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啟動了雄心勃勃的古城重建計劃,但是卻并沒有遵守“古城衛士”、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領銜編制的整體規劃,大片的老街區被拆除,同時又大量建起青磚灰瓦、檐牙高啄的仿古宅院。“街巷的基本格局還在,但是里面的建筑全都變掉了。”阮儀三說。 在“六朝古都”南京,2009年4月啟動的“危舊房改造計劃”將歷史街區列入改造范圍,安品街、南捕廳等一大批老街區被拆除殆盡。另外,長沙、大同等地不少歷史文化街區也岌岌可危。 按照規定,有兩個歷史文化街區才能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據專家統計,在全國100多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有將近20個沒有歷史文化街區,將近一半的歷史文化街區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