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沒有表面熱鬧 卻進入深水區
來源:臺海網 2012-12-11 編輯:黃水來
朝著有利統一不利“臺獨”發展 比起歷史突破性的“三通”、赴臺游,2012年沒有“破冰”的驚喜和“里程碑”的成果,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的理解是:“2012年兩岸關系表面上沒有前幾年的熱鬧,但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到了深化階段。” 黃嘉樹認為,這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的立場,馬英九對一個中國的原則做了清晰、鮮明的表述;二是兩岸學術界“艱難起步,邁向政治”,在今年于哈爾濱舉行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等場合,兩岸學術界開始碰觸政治議題;三是民進黨在今年敗選后,開始討論調整大陸政策和路線,民進黨籍學者羅致政、陳淞山等到大陸參加學術會議,謝長廷參訪大陸,這都是民進黨內松動的跡象。即使蘇貞昌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沒有如期待中的變成“大陸事務委員會”,但比起他們原先把大陸事務放在“國際事務”內,也是“裂縫的顯現”;四是以中共十八大召開為契機,大陸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思想進行了系統整理,納入未來對臺工作指導思想。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用“朝著有利于統一、不利于‘臺獨’的方向發展”概括了2012年的兩岸關系。他從兩個角度佐證自己的觀點:一是馬英九年初連任對兩岸關系發展是積極的信號,一個主張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黨贏得選舉,為兩岸關系發展又贏得了4年的時間。同時,馬的連任也表明“九二共識”在兩岸關系上的基礎作用得到檢驗,和平發展思想得到臺灣主流民意的認同;二是謝長廷成功參訪大陸,雖然其主張和想法受到“臺獨”基本教義派的反對,也沒被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采納,“因此不少人看低了他參訪大陸的意義”,但朱衛東認為,謝長廷的參訪深具政治象征意義,反映了民進黨內的積極動向,向外界發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就是民進黨要正視大陸,正確應對大陸,為下一步民、共對話創造了條件。朱衛東提出,謝長廷此次參訪采用的民間邀請、以適當方式來訪的模式,將成為未來民、共交流的常態化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