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次地問,拿什么拯救老板跑路
來源:東南網 2012-06-08 編輯:黃水來
宋朝王安石有句名言:“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在這個物欲橫流、滾滾紅塵中,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人心中的一桿秤,良心在這邊,金錢在那邊,當利益的誘惑大過良心的重量,道德的天平便倒向了金錢一邊!怎么辦?因此,社會需要道德,但也需要規則,需要使各群體、各階層并行不悖的規則。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一個規則,沒有一個道德來約束,沒有一個法規來約束企業和個人的行為又會變成什么樣? 拷問‘跑路’老板的道德底線和良心哪里去了?也許是當今的人太浮躁,追求快速致富,私欲漫過內心的道德堤壩,貪婪扭曲的心呼嘯而至,摒棄道德,挑戰法律,都是想不勞而獲、急功近利惹得悲劇。今天,在全社會大力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這不僅是維護正常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丑惡和腐敗行為的土壤。 人們不禁千萬次地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十億巨款是需要時間操作的。其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這些“跑路”事件足以表明道德輸得一塌糊涂,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斷裂的是誠信,蛻變的是道德。頻頻拉響警報的是什么?然而,在崩盤前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在監管啥?為什么只有等到東窗事發,才會介入?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到位致使非法傳銷屢禁不止,該追究法律責任的不只是非法傳銷者,也為今天的“崩盤”埋下隱患。監管部門的相關責任人也要受到法律追究。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毋庸置疑,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誠信是做人之本,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基礎,誠信是事業發展之根。我們國家是道德感極強的五千年“禮儀之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改造這些老板的道德。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拿什么拯救這些老板“跑路”?沒有圓規和直尺,就無法畫出方形圓形。正是因為有模型的約束,線段才不會偏離法律道德的軌道。(原創:宋丞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