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誹”而成之為罪具有諷刺意味
來源:東南網 2012-01-16 編輯:林洪熙
從這段引文可以看出,張湯有兩個特長。其一,他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在政治上與漢武帝保持高度一致,在整治別人的時候,絕對以漢武帝的是非為是非,且如司馬遷所言:其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而且,在他看來,對漢武帝的任何不敬,都是大逆不道的,其罪當死:其二,他有很靈的“政治嗅覺”,或者叫做“政治敏感性”,“上不悅”,他就聞到了味道;“異不應,微反唇”,他又聞到了味道,這兩種味道湊合在一起,顏異的“腹誹”罪就被他構陷出來了。 然而,“腹誹”而成之為罪,畢竟是很具諷刺意味的。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