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為南水北調工程三度遷徙
來源:人民日報 2011-08-28 編輯:黃水來
新機制:矛盾化解在基層,政策不折不扣 破解移民搬遷難題必須“創新”。 袁耀生的身上時時裝著兩個表:移民搬遷計劃批次表,矛盾排查化解表。他說:“淅川新老移民交織,基層矛盾復雜,轉變工作方式,突出為民理念,首先要化解矛盾,不讓移民心里窩著疙瘩走。” 針對“兩會一部”、村級債務問題,縣里專門調研,財政拿出1.2億元補上窟窿;針對村級班子“散弱”問題,縣里對移民村“強筋補鈣”,配強“班長”;針對村組山林糾紛問題,出臺相應政策…… 重心前移,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馬蹬鎮吳營村過去 “兩委”班子渙散,建房監管工作不力,群眾經常上訪告狀。摸底調查后,鎮里調整一名退伍軍人擔任村支部書記,并增加了3名專職移民村干部。為管好用好每一分移民養命錢,實行“五支筆”聯審。工程承包撥款申請,需經工程指揮、移民專干、鄉鎮財稅會計、移民工作站長及鄉長共同審核簽字。村民們說:“有了這樣的干部,我們放心。” 淅川開移民工作的先河,成立了搬遷指揮中心,同時在移民鄉鎮、移民村分別成立前線指揮部、分指揮部,創造了奇跡般的“渠首速度”。先后創出“六到戶”工作法、“五到位”人口核定、“輕裝搬遷”、“以獎帶遷”等工作方法。 國家政策不折不扣。在移民安置點選擇、安置房屋建設等問題上,落實移民參與權。“保姆式”全程服務,移民搬遷過程中,從孕婦、危重病人等特殊人口護送到貨物裝卸,從生產生活問題解決到幫扶就業、發展致富…… 春風化雨,廣大移民變“要我搬”為“我要搬”,西嶺移民的轉變便是明證。農民李明源說:“新家位于市郊,經濟繁榮,孩子們上學、大人們趕集、老人們就醫都很方便。村里有了統一規劃,準備開個‘四季鮮’綠色蔬菜超市,比起那些菜市場里擺賣的蔬菜,我們的菜更新鮮、更實惠,生意應該不錯。” “移民群眾沒有想到的,移民干部都想到了;移民群眾不敢想的,黨委、政府做到了。”68歲的移民侯金花,8月21日搬家這天,帶上了3棵一尺多高的小樹,“家鄉的根,會在新家生根發芽的。” 巍巍青山見證:淅川和諧大移民,譜寫下南水北調移民史上的壯麗詩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