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為南水北調工程三度遷徙
來源:人民日報 2011-08-28 編輯:黃水來
動真情:打開心鎖,像親人一樣安置移民 移民遷安無小事,“四年任務,兩年完成”,許多人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移民搬遷難,像親人一樣安置移民,用心換心就不難。”淅川縣委書記袁耀生說。兩年多來,這位“移民書記”跑遍了淅川縣的168個移民村。 移民工作需要耐心。“寧死淅川,也不搬遷!”試點村馬川村移民時,群眾意見大,罵得人連村子都進不去,包村干部就天天到村里“挨罵”,連挨了12天才走進了群眾家,香花鎮干部楊華總結:“只要用心辦事,沒有鋸不倒的樹。” 移民工作需要感化。大石橋鄉黨委書記羅建偉說,去年4月20日,天一大早就下起大雨,鄉政府大院里突然來了三百多名西嶺村的移民群眾,移民不同意規劃的安置地,圍住了他與鄉長向曉麗。雨地里,他們被淋了整整6個小時,其間罵聲不堪入耳。喉嚨啞了,衣服淋透了,他們依然不厭其煩地對移民群眾解釋和勸導,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帶著群眾的訴求,羅建偉一次次與安置地溝通協商,安置點最終由兩個變為四個,感動了移民群眾。 移民干部安建成,去年6月29日,安洼村裝車搬遷。當推土機推進到安洼村三組時,駕駛員在作業時沒注意,蹭了一戶人家的墳邊。“安建成,你娘的,怎把老子祖墳鏟了!”突然,60多歲的移民全壽山帶著妻兒老小沖了過來。“讓他給老子祖墳圓墳!”全壽山不依不饒。“走,我去!”兩尺高的火紙一一疊好,幾乎蓋住墳頭,萬字頭的鞭炮響過之后,安建成雙膝跪地,雙手伏地深深三鞠躬,腦門碰在發燙的地上…… 移民工作需要細心。淅川縣政府縣長馬良泉說,一次移民搬遷,就像打一場復雜的戰役。就拿交通運輸這一項來說,第一批57個移民村共修建了600個停車點,一個村要有3至5個停車點,方便群眾搬運東西。香花鎮楊河村移民趙九林說:“老父親77歲,有心臟病,坐上救護車,有醫生看護,我們就放心了。” 一切為了移民群眾,一切依靠移民群眾。淅川縣1000多名干部扎根沒日沒夜、無怨無悔,“磨破嘴皮子,泡爛鞋底子”,以真心換取群眾的理解,以真情融化群眾心中的堅冰,打開了移民心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