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強和改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來源:經濟日報 2011-06-15 編輯:唐麗萍
靈活應變: 不斷創新監管工作 在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過程中,各地創新監管理念,不斷探索切合自身、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模式。 一些地方形成了園區管理模式。寧夏在專項整治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過程中,突出抓了食品小作坊集中生產園區建設,將分散在背街小巷、城市周邊的食品小作坊遷移到集中區,并進行統一規劃、集中監管、集中檢測,使食品小作坊由無序生產轉入規范管理。廣東積極推廣小作坊園區集中監管模式。建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域25個,通過關停無證照窩點、勸退無法改進加工條件小作坊等措施,大大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全國食品工業強縣陜西省扶風縣建起食品工業園,將小企業和小作坊引進園區規范發展,提高了行業管理水平。扶風縣還制定特色小吃地方標準,規范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操作流程。 一些地方鋪開溯源管理制度。廣東省創新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機制。按照《廣東省食用農產品標識管理規定》的要求,穩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建設。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全面建立了電子信息追溯系統,17個地級以上市已實行或推廣“信譽通”食品信息電子備案查詢系統。目前,廣東省已初步實現了電子臺賬記錄、索證索票共享,產品來源去向可追溯、消費投訴可查詢、食品退市召回可統計的信息化管理。 一些地方建成了具有威懾力的信用體系。北京市建立了49個部門聯網的食品信用信息平臺,統一歸集、公布食品經營者的信用信息并永久保存。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