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算病,疼起來要人命。”眼下,越來越多的人飽受牙病的困擾,尤其現在不少中年人都過早出現了牙齒松動、脫落、牙周經常發炎等問題,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介紹,其實這可能與腎氣不足有關。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而“齒乃骨之余”,意思就是說,牙齒的功能與腎臟的功能有著密切聯系。腎中精氣充足,則“齒健發黑”。人的頭發好不好、牙齒好不好,都是腎精足不足的外在表現。一般來說,成人如果出現牙齒稀疏、齒根外露或伴有牙齦淡白出血、齒黃枯落、齦肉萎縮等問題,多為腎氣虧乏,是腎虛的一種癥狀表現,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膳食方面可常食用黑芝麻、核桃、板栗等,也可用骨頭煲湯、燉腔骨、煲豬蹄湯等,還可以用枸杞子30克,泡茶、煲湯、煮粥或直接嚼碎后用溫開水送服。可經常叩齒,注意上下牙對齊。張湖德提醒說,如果服用補腎的藥物,要先分清是腎陰虛還是陽虛,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都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東南網手機版)